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http://qihuangzhishu.com/963/3.htm

中医药有理由卓然昂首于世界医学林_【中医宝典】

...西医学的学科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为中医学说理工具的阴阳五行的本质。阴阳观念的形成源于日光照射。日月往还带来昼夜寒暑,故阴阳是一对时间性范畴。而五行核心为四时,故阴阳五行的本质是时间,这就决定了中医学的全部内容和所揭示的生理病理具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50.html

医政机构设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周代建立有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相当严格的考核制度,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专职医疗人员,属天官冢宰统辖设医师职官,总管医药行政。《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在医师之下设有“上士...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htm

隋唐五代医学(公元581-960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唯心观点,他的“元气论”,也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刘禹锡则在《天论》中,探讨了天与人的关系,提出“天人交相胜”等说,指出天道在生万物,人道在于治万物,自然界与社会存在区别,又相互作用,有力地反对了宗教宿命论的世界观,有利于医学家在实际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0.html

中印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恶揭陀药科论,亦即解毒学,长寿科及性医学。由于两晋时代佛学已经陆续输入我国,而古代印度佛学中有五明学,其中工巧明即包括寿命吠陀在内,这就难怪两晋以后,印度医学曾在我国产生一定的反响。如佛学讲究四大学说,葛洪《肘后备急方》经梁陶弘景整理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719.html

绪论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术】

...求生存而在适应环境以及与自然界各种危害因素作无止息的斗争中,通过医治疾病和创伤,掌握了防病养生之道,逐步形成了以个体为对象进行预防的医学。《黄帝内经》中早已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乱已成而后治,...

http://qihuangzhishu.com/960/1.htm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_【中医宝典】

...义。[2]这对后世辨析此说源流,有着重要意义。 3.重理轻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学术思想流派,但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和文化精髓,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医学被列为正统学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0.html

春秋战国时期临床各科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春秋战国时期承周制,医学已有疾医(内科医生)、疡医(外伤科医生)、食医(营养医生)和兽医分是肯定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曾为带下医、小儿医、耳目痹医(五官科),说明从周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渐趋专科化倾向。...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htm

辽夏金元医学争鸣与学术流派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刘完素的“火热”学说刘完素生活时代,北宋微宗赵佶提倡的运气学说仍在流行,他结合北方地理和北方民族体质强劲的特点,深入阐发了火热病机等有关理论,在治疗上一改北宋用药偏治温燥习,重视以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火热病,开拓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4.html

物理治疗学与物理医学康复医学的关系及发展方向_《理疗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动能如光、热、冷、水、电或机械装置助所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还指出“物理医学或物理医学与康复(亦称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从主要采用电疗和其它物理因素的方法发展而成。在美国,物理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康复医学几乎是同义语”。康复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993/4.htm

共找到414,4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