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派的守望者_【中医宝典】

...李夏亭,还是孟河派的守护者顾书华、张高炯、胡秀芳……他们在担负起孟河派传承发展的重任,他们正成为孟河派的脊梁。还有先后成立的常州孟河医学研究所、孟河派研究会,无不在传承着孟河派的衣钵,更有常州市中医医院孟河派史馆,向世人展示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731.html

医学源流_《医学三字经》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本,制出方,非可以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方,何必定为某方乎?石顽续 温补乡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着《通》,立论多本景岳,以温补为主。献可论 合二张 明·宁波赵献可,号养葵。着...

http://qihuangzhishu.com/799/4.htm

叙_《中西汇通经精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三才之所有百族之所宜.上可损益乎.古今下可参酌乎.中外要使善无不备美无不臻驾三皇而轶五帝.岂独艺彰明较着于天下已耶.夫其小焉者也.然即以论之五行列于洪范为调变阴阳之资十全重于周官实康济斯民之助.故自轩岐以逮仲景医法.详明与政治声教...

http://qihuangzhishu.com/767/2.htm

中医分科演变琐谈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中医分科演变琐谈( 谈到临床医学的分科,诸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眼科等等,现在来说,人们不但不觉陌生,反而觉得应该而且平常。然而,中医学的分科,最早出现于何时?它们又是如何演变的?则是说来话长。 医学的早期,疾病的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0.html

魏序_《医学从众录》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方书已刊行者十余种。条其目着于编,其遗书存于家者,哲嗣灵石先后梓而传之,令孙徽庵世其学,精其业,复取所遗《医学从众录》八卷雠校付剞劂。重以林戟门先生属序于余,余既叹知之难,而何敢言之易乎?虽然先生自序言之矣,先为医士治膏肓之疾。又云此录...

http://qihuangzhishu.com/738/2.htm

赵叙_《市隐庐医学杂着》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岁寒居士,夙好儒书,素研医术。不因人热,靡顾世非,随证处方,惟求其是,往往奏效甚奇。日,出示所撰《医学杂着》卷。荡涤肤辞,独标精义,针砭痛下,药石交投。虽全豹未窥,而一斑已见。余因怂恿登梨,出以问世。所谓行仁术,亦恻隐之心所不能已耳...

http://qihuangzhishu.com/240/2.htm

清人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百误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清人程钟龄《医学心悟》书中,总结了自己行医三十年的心得,告诫人们不要讳疾忌医,指出要重在养护预防。见其《中百误歌》: 病家误,早失计,初时抱恙不介意,人日虚兮病日增,纵有良工也费气。 病家误,不直说,讳疾试医工与拙,所伤所作只君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16.html

名分攸关:“旧”还是“国医”?--百年中医沉浮录⑦_【中医宝典】

...以前只有医学的时候,中国的辞典里是没有这些名词的。在西方医学传入以后,为了与原有的中国医学进行区别,人们才需要创造新的名词。而围绕以何种名称定名,中、西医又经历了一番博弈。 “中”与“西医”的由来 在历史上,对医生并没有固定的叫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59.html

新安医家:以活人为心_【中医宝典】

...深入人心。故新安人为官者多理学名臣,为士者多硕儒,为商者多儒商,为医者多儒医。在儒学思想的影响下,新安地域出现了900多位医家和通医者,自宋以来尤其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中医界业绩卓著的一个医家群体,不仅以800多部著推进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93.html

清代医学著作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出处,标明书目、篇目和作者,便于查对原书,是部比较全面的医学文献参考书。 此书清末有影印本、铅印本,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缩印本。196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部全录》排印分成十二册出版,订为经注释,脉诊,外诊法,脏腑身形,诸疾,外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1.html

共找到809,8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