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三《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卷四《旁通集》,...
...(《素问·刺要论》全《刺齐论》全)黄帝问曰∶愿闻刺要。(《素问·刺要论》全)。)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应浅不浅,应深不深,皆过其道也。)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过于深则伤气于内,失于浅则致气于...
...五脏生理术语。指每一脏在一年中主时的日数。如脾旺于四季,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共七十二天。《素问·刺要论》:“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灵枢·终始篇》《癫狂篇》《杂病篇》《寒热病篇》《四时气篇》《素问·长刺节论》)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灵枢·终始篇》。厥论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凡刺热厥者,久留其针则热气去,故可反为寒...
...,六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 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
...(《素问·遗篇刺法论》 附∶导引法)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十干五运,分属阴阳。阳干气刚,甲丙戊庚壬也。阴干气柔,乙丁己辛癸也。故曰刚柔二干。)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
...难经》注本中影响较大。1949年后有排印本。《难经》医经著作。三卷(或作五卷)。原题秦越人撰。但史料上却无法证明。大抵为秦汉之际或东汉以前的医家托扁鹊之名而作。本书以问难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和某些疑难问题。总设八十一篇,故名《八十一难》。第1...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岐伯曰:...
...缪刺是在身体一侧有病时,针刺对侧穴位的一种方法。 【缪刺】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
...巨刺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 【巨刺】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