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二十三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的较早形态。全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82.htm

胆瘅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平按:“病”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8.html

素问全文_【黄帝内经

...素问第六十七篇 六微旨大论素问第六十八篇 气交变大论素问第六十九篇 五常致大论素问第七十篇 六元正纪大论素问第七十一篇 素问第七十二篇 本病论素问第七十三篇 至真要大论素问第七十四篇 着至教论素问第...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6.html

素问简介_【黄帝内经

...之书,即本纪所谓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是也。 此书出于岐伯者多,玫本纪不及诸臣耳。”主要阐述解剖学、生理学及治疗方法等。素问原为九卷,八十一篇。与灵枢八十一篇合称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其中论第七十二与本病论第七十三在新...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9.html

阳厥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二。黄帝曰:有病喜怒者,此病安在?[平按:素问甲乙“喜怒”作“怒狂”;“在”作“生”,新校正云:“太素怒狂作善怒。”]岐伯曰:生于阳。问曰: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93.htm

黄帝内经·素问·论译文

...必须深知,它可以折减郁气,扶助运气,补助虚弱,保全真气,泻其盛气,除去余邪,使其消除此种疾苦。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气应升而不得升时,便有严重的凶灾。厥阴风木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天柱阻抑之,则木气郁,木之郁气...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856.html

黄帝内经·素问·论译文

...必须深知,它可以折减郁气,扶助运气,补助虚弱,保全真气,泻其盛气,除去余邪,使其消除此种疾苦。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气应升而不得升时,便有严重的凶灾。厥阴风木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天柱阻抑之,则木气郁,木之郁气...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856.html

知官能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太素作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员,谓之规,天而动,泻气者也;方,谓之矩,地而静,补气者也。枢,谓针动也。泻必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06/86.htm

十二水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禀成血气,譬之四海滋泽无穷,故名为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足阳明脉具有四义,故得名海:其脉粗大,一也;其血又多,二也;其谷气盛,三也;阳气热,四也。有此四义,故得比于海也。平按:“热”下原缺一字,据灵枢甲乙补入。此者,不深弗...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6-4.html

官针篇论_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官针篇记载的各种,主要是讨论如何使用九针来治疗不同病症。其中有以九针应九变的“九”。另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浅、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五”是针对五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20-3.html

共找到487,36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