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苦欲补泻论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居中,而兼五行也,淡之一味,五脏无归,专入太阳而小便也。然草木有形无情之药,各逞一性以为功。人禀五行有神有情之体,全以阴阳变化制伏,相成相长以为之用。倘失调抱 ,驱药救弊,徒知以寒治热,则热病转生,以热治寒,而寒病转剧,惟宜求其本以衰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42/1916.htm

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治渴诸方_《小品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臊气者,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

http://qihuangzhishu.com/758/21.htm

五脏别论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异于寻常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名曰传化之腑。此受五脏浊气,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使,使道也。十二脏相使论:使道闭塞而不通,即此。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8-2.html

五脏_身形脏腑组织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脏一般是指胸腹腔中那些内部组织充实,并有贮存和分泌、制造精气功能的脏器(所谓“藏精气而不泻”)。我国医学对五脏的认识,有的是指实质脏器,有的主要的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种种反映,因此和现代医学同名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uzang-939.html

簧口舌的解释_簧口舌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 明 袁宏道 《与兰泽云泽叔书》:“令所對者,鶉衣百結之糧長,簧口舌之刁民,及蟣蝨滿身之囚徒耳。”...

http://hanwen360.com/cy/199799.html

五脏化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病理学名词。指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因此,五液分泌的异常,可作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94/948.htm

五行配五脏 平衡关乎健康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五脏相配 关于五行学说,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来比喻物质世界分类的一个习惯说法,主要体现多边关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0.html

冠心病五脏论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危及人的生命。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是身心疾病在一个脏腑的集中表现。《灵枢·邪客篇》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强调心脏在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地位。但五脏之间,又有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17.html

五脏之气脉有常数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根结篇)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营,运也。人之经脉营运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以营五脏之精气,如五十营篇者即此之义。其数则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主呼吸而行经隧,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0-4.html

共找到60,7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