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的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的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与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内经经文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于是后世遂谓冬日受有寒气,藏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2-20.html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_中医疗法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出: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根据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707.html

内经“多针刺”浅议_【中医宝典】

...关键词: 内经 多针刺 含义 作用 临床应用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针刺选穴一般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组方,一穴一针。但是某些顽疾,一穴一针的治疗却难起沉疴,因而,多针刺的治疗方法旋而示之。内经中载有多针刺的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5.html

王焘与外台秘要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吸取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关于经络、腧穴、灸法的精华,又总结了孙思邈、甄权、杨玄操等人的灸法经验。对于灸法的补泻问题,在理论上作了较深刻的阐述。关于艾柱的大小、灸量、取火用材也作了规定。 王焘十分重视经脉腧穴与的关系,在外台秘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7.html

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集_【鲁迅全集】

...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译者附记〔1〕 这一篇Barin女士的来稿,对于中国的读者,也是很有益处的。全集的出版处,已见于本文的第一段注中〔2〕,兹不赘。 日本文的译本,据译者所知道,则有唯物史观,冈口宗司〔3〕译;关于文学史的有两种...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38.html

内经素问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御极,坐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荡,喜怒交伤,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

http://qihuangzhishu.com/336/77.htm

内经的“天地”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52.html

针道源流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生制之理,配象合德,实切于人身。其诸色脉病名、针刺治要,皆推是理以广之,而皇甫谧之甲乙、杨上善之太素,亦皆本之于此,而微有异同。医家之纲法,无越于是书矣。然按西汉艺文志,有内经十八卷及扁鹊名。白氏云:『内经凡三家,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4-1.html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新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材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依据,其阐述应该明确、准确与正确。遗憾的是,作为传承中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学术的内经选读,从四版至七版,在阐述原著某些重要思想与观点时,却未尽如此。本文仅择其要者商榷于后。 “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共找到481,6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