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译者附记〔1〕 这一篇Barin女士的来稿,对于中国的读者,也是很有益处的。全集的出版处,已见于本文的第一段注中〔2〕,兹不赘。 日本文的译本,据译者所知道,则有《唯物史观》,冈口宗司〔3〕译;关于文学史的有两种...
...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 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之夜,鲁迅记。 【注解】 〔1〕 盐谷节山(1878—1962) 盐谷温,字节山,日本汉学家。著有《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等。他在所著《关于明的小说“三言”》一文中,介绍...
...粤稽炎晖纪物,首垂《本草》之经,云瑞名官,肇启《灵兰》之笈。宗传历代,各立家言, 衍迄今,尤工搜录。篁南江氏,有《类案》之编,东逸罗君,有《汇粹》之选。惟渊源之有自,斯继述之多人。矧吾吴文献之邦,乃良医荟萃之域,韩门昆季,擅卢扁之称,葛氏...
...,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
...圆满的,我们认为只能是诸种因素综合参与不断发展的结果。一、本能与医学医学源于动物本能,西方一些著名医学史家大都持这一看法。中国学者在千年前已有这一论述。唐一书《朝野佥载》中说:“医书言虎中药箭,食清泥;野猪中药箭,逐荠苨而食;雉被鹰伤,以地...
...影响。五十~七十年代,曾就五行学说的评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次论及它的存废问题。李今庸在《读医心得》(1982年)中说,五行学说只适用于一定场合,对它的作用稍一夸大,“就要陷入唯心主义”。艾钢阳主编的《医学论》(1986年)则认为这一学说...
...虚实病证,为内所因;再次列饮食、劳倦、外伤等因素所致的出血、瘀血等病证,属于不内外因,这种按病因归类病证的方法,对加深病因病机认识,加强选方用药的针对性具有一定意义。十四、《医说》《医说》:南宋张杲(季明)撰。杲,新安(今安徽歙县附近)人。...
...内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基》能否真正涵盖《内经》?进而取代之呢?茶杯能盛得下茶壶吗?我们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是病机,病机这个概念是中医一个很关键性的概念,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综观《内经》全篇,就是这一章讨论这个问题。...
...医学创新理论兴起的重要开端,从文书所论看,对火热病过分强调,虽为纠弊,但亦有偏颇,后人有所批评。三、《儒门事亲》《儒门事亲》,张从正撰,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又有十四卷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辑本)。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
...医史著作。谢观编。刊于1935年。作者对中国医学的分期、变迁、医书、医方、学派、医学各科、疗法、疾病,以及有关中西医汇通等都作了专题论述,对于历代各家学说均有较严谨的考证和客观的评价。本书能由博返约地阐述医学源流,可供医史研究参考。现存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