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伤寒用药格法_《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夫伤寒,始自太阳,逆传阳明,至于厥阴而止。六经既别,治法不同,太阳属膀胱,非发汗则不愈,必用麻黄者,以麻黄生于中牟,雪积五尺,有麻黄处,雪则不聚,盖此药能通内阳气,却外寒也。阳明属胃,非通泄则不愈,必用大黄、芒硝以利之。少阳属胆,无出入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627-8-7.html

《医学集成》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先从气色看 再看舌胎分表里 看妇女歌 看小儿歌 分类用药歌 五脏补泻凉散 六经引药 用药如用兵 医学集成卷一跋 发端统论 医学集成卷二 伤寒 灸伤寒穴道 瘟疫 附应下诸证 补遗瘟疫杂证 斑疹 感冒 疟疾 疟疾三方 截疟 灸疟疾穴道 痢疾 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033/index.htm

《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法不同辨 阴阳表里辨 内伤外感辨 看病歌诀 有病先从气色看 再看舌胎分表里 看妇女歌 看小儿歌 分类用药歌 五脏补泻凉散 六经引药 用药如用兵 医学集成卷一跋 发端统论 医学集成卷二 伤寒 灸伤寒穴道 瘟疫 附应下诸证 补遗瘟疫杂证 斑疹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index.html

养生:用药引送药的点睛之妙_【中医宝典】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392.html

六经论·易论》苏洵_周易_【文学360】

...《六经论·易论》苏洵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不可废,尊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幽也。生民之初,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不耕而不沚,不蚕而不寒,故其民逸。民之苦劳而乐逸也,若水之走下。而圣人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77.html

六经论·礼论》苏洵_仪礼_【文学360】

...《六经论·礼论》苏洵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従。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危亡困辱之者以厌服其心,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78.html

太阴少阴证嘴眼畸形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寒湿凝聚,蕴积已深,改投大剂四逆。加桂枝、麻黄,并重用生姜,通凝聚之寒湿,开气血之痹阻,使之外达;因重用干姜、附片,则无发汗伤阳之虞。再加童便为反佐,引药下行,兼取其消淤之效。处方制附片12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30克 桂枝18克 麻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33-0.html

少阴证舌强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合百病”。范老在临证中,对于某些外科疾病,亦遵仲景六经学术思想,扩展加以运用。抓住六经主证及其变化,内外相参,立法处方,外伤每随之迎刃而解;或配合外治之法,常获捷效。...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53.htm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3-0.html

共找到6,0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