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心,至脾而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至肺而死;此气之逆行也,是言实邪之相传也。事与此殊,义可对勘。肝受气于心,是从前来者,为实邪,当泻心、肝,而补脾、肺矣;肾受气于肝,当泻肝、肾,而补心、脾矣。不得肝有病,反补用酸也。至《内经》以酸为泄,...
...弱者。勿用大针。然气不足。宜调以百药。余三针者。正中破痈坚瘤结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巨阙太仓上下脘此一行。有六穴。忌火针也。大症块。当停针转动更为佳。每针...
...既识,则从所受业矣。随取当随泄取者,受纳也;泄者,发用也。夫想有二受,业有二应,随所受纳,法用其微。若泰和和一,则一气全和,致彼虚极,谓之复命,复命得常,是名正受。正受净业,能生慧照,慧照湛常,一无所有,则出入无间矣。不者,则食气归诸四缘,...
...之理, 何以知有是理也. 是则可知理气以其分殊而言之二也, 以其浑合而言之一也. 有是理则有是气, 有是气则有是理, 名虽有二, 其实则一, 本无有无, 一二, 先后之可言也. 乘气动静生阴阳者, 谓太极乘气机之动而生阳, 乘气机之静而生阴...
...有正味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脏受邪脉应 三十二、胜复早晏脉应 三十三、三阴三阳幽明分至 三十四、六气补泻用有先后 三十五、九宫八风 三十六、贼风邪气乘虚伤人 二十八卷 \ 运气类 三十七、升降不前须穷刺法 三十八、升降不前气变民病之异 三十九...
...中药学术语。系一种用药法则。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六气之复病治 二十九、天枢上下胜复有常 三十、客主胜而无复病治各有正味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脏受邪脉应 三十二、胜复早晏脉应 三十三、三阴三阳幽明分至 三十四、六气补泻用有先后 三十五、九宫八风 三十六、贼风邪气乘虚伤人 二十八卷 \ 运气...
...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针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针入一分,知天地之气。针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气。针入三分,知四时五行、五脏六腑、顺逆之气。针...
...补和泻是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证。“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在针灸疗法中的补泻主要是通过应用不同手法以产生不同刺激强度与特点而取得的。古代应用的针法补泻种类很多,主要有“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
...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依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