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醫臨症上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巧妙運用「理、、方、藥」四點: 理-就是透過綱四診的辨認,找出病因與病理變化,以及處理的理由; -是根據診斷立出治病則; 方-是依照治療則,制定或選用適當、合宜的方劑; 藥-是選擇對症的藥物,巧妙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37.html

《中藏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华佗·东汉 简介 序 卷上 人于天地论第一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生成论第三 阳厥论第四 阴厥论第五 阴阳否格论第六 寒热论第七 虚实大要论第 上下不宁论第九 脉要论第十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生死要论第十三 ...

http://qihuangzhishu.com/161/index.htm

《中藏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华佗·东汉 简介 序 卷上 人于天地论第一 阴阳大要调神论第二 生成论第三 阳厥论第四 阴厥论第五 阴阳否格论第六 寒热论第七 虚实大要论第 上下不宁论第九 脉要论第十 五色[一作绝]脉论第十一 脉病外内证决论第十二 生死要论第十三 ...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shizhongzangjing/index.html

入水_《养生导引》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拘急)。7、以两手还,踞着腋下,治胸中满,眩、手枯。8、反两手据膝上,仰头象鳖气,致大黄元气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9、手大拇指急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阴阳从数,至不倦。10、以左手急捉发,右手还项出,所谓血脉气各流其根,...

http://qihuangzhishu.com/785/22.htm

折量_《神应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第二行夹脊,各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旁。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二旁。腹部横寸∶膺部、腹部并用乳间横折作寸。腹部应有横寸,悉根据上。直寸∶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作寸。人若无心蔽骨者,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

http://qihuangzhishu.com/279/11.htm

《诊脉三十二辨》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祝序 一·辨诊脉大法 二·辨浮脉所统有十 三·辨沉脉所统有五 四·辨迟脉所统有五 五·辨数脉所统有二 六·辨滑脉所统有一 七·辨涩脉 ·辨肺大肠脉 九·辨心小肠脉 十·辨脾胃脉 十一·辨肝胆脉 十二·辨肾...

http://qihuangzhishu.com/248/index.htm

程锺龄医门_《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尽之。盖一法之中,备焉,之中,百备焉。病变虽多,而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会,历试而不谬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1033-10-19.html

穴道_《针灸神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内关掌后,二寸两筋底,取穴陷中央,直透外关使。公孙足大指,内侧节后,一寸陷之中,坐蜷两足底。外关手腕中,骨后二寸处,针透内关前,两施妙济。临泣足小指,次指在其旁,本节后侠溪,寸半穴中藏。列缺腕骨侧,两手两交叉,中指头尽处,没皮半寸加...

http://qihuangzhishu.com/791/434.htm

蟾酥法度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仙传外科集验方》蟾酥法度上将活虾蟆眉棱上,用手裹油纸上,或者黄桑叶上便有蟾酥,用竹篾青刮离纸叶上,便于原刮竹篾上,插在背阴处,经宿酥自然干,收用之。 目录 《仙传外科集验方》蟾酥法度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quchansufadu.html

行针次第十二歌_《重楼玉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渐退至天部.俱用少阴之六数泻之.每一部六数.须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数.令病患吸气三口.随吸随提.徐徐退至天部.疾病自然愈矣.搓针歌搓针泻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就移.浑如搓线悠悠转.急则缠针肉不离.搓针者凡进退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louyuyao/866-5-5.html

共找到198,6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