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SO增高,即可确诊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根据尿液检查及血清补体动态改变作出诊断。因9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均有低补体血症,所以,血清补体测定可作为评价急性肾炎的第一线检测。 鉴别 1.全身感染性发热疾病 各种感染引起...
...生理性胎盘血管的重铸,造成胎儿胎盘单位缺血、缺氧,产生和释放大量的毒性因子,进而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鉴于PLGF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推测PLGF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妊高征的发病机制。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白蛋白含量有关。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变化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影响并不明显。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后,组织间液的形成增多,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肾脏入球小动脉收缩而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见...
...看得很清楚,可测定致密层厚度帮助诊断。 Dische发现患薄肾小球基底膜病的女∶男比例约为2∶1,这可能与女性肾小球基底膜正常值较低有关。某研究表明在学龄儿童的非选择人群中,有一次微量血尿发作的发生率为4%。本病诊断要点: 1.发生年龄 薄...
...两项研究结果提示:肾炎因子(NFs)可能具有致肾炎作用。首先,肾小球肾炎常见于H因子功能被阻断时,这可由NF所致。其次,在2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中,肾小球基底膜系膜旁上皮下沉积物只有在低补体血症时存在,此时可能是NF的作用。 ...
...肾穿刺活检,对肾炎的病理变化和病变发展过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肾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发展有密切联系,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分类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已在各国普遍应用。本节主要根据1982年WHO美国J.Churg教授主持制定的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
...肾小管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引起水钠潴留。此外,也可能与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有关。3.高血压病人常有轻至中度高血压。过去认为这种肾炎时的高血压与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肾组织缺血引起肾素分泌增加有关。但病人血中肾素浓度多在正常...
...5mmHg)以上时,可使肾血流量及肾皮质血流量增加。—般认为适用于有低血压的功能性肾衰竭患者。 ②间羟胺:是提高全身动脉压的血管活性药,短期应用能增加尿量,但对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没有影响。持续静脉点滴间羟胺200~1000μg/min,...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皮下和粘膜下组织反复水肿。喉头水肿可致窒息死亡。C3受体缺陷儿童不能表达3种CD11膜蛋白,这3种蛋白的a链各异(C11a,b和c),但β链相同(CD18),它们是粘合素分子促进粘附的成分,参见白细胞粘附缺陷部分。...
...继续出现显著潴钠,称为对盐皮质激素的“脱逸(escape)”现象。心钠素还可以抑制肾小球旁细胞肾素的分泌及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分泌,并能对抗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缩血管作用。 醛固酮的排钾作用与其钠重吸收的作用密切相关。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