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气热脉辨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结气与伏热在内者,其脉皆沉滑也。何以别之?大抵气脉必兼弦,以其气实于内也;热脉必兼洪,以其热鼓于内也。亦有气脉单沉弦而不滑者,不兼热也;若热盛,即兼洪,而兼热矣。热脉单沉洪而不滑者,以无郁也;若郁甚,即兼弦,而兼结气矣。结气之治,辛平...

http://qihuangzhishu.com/683/39.htm

饮_《校注医醇剩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饮者,伏而不出也。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其人振振身 剧,此乃三阳之气为阴邪遏抑,郁而不舒,桂枝半夏汤主之。桂枝半夏汤(自制)桂枝(八分)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白术(二钱) 芥子(一钱) 浓朴(一钱) ...

http://qihuangzhishu.com/722/100.htm

虫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肠内寄生虫病,以嗜食异物、面黄浮肿、乏力为特征。九虫病之一。《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九虫者,一曰虫。”多因脾胃虚弱,湿热虫蚀所致。证见困倦少食,腹痛腹泻,甚则面黄浮肿,体力锐减,或不食羸瘦,或异嗜茶叶、生米、草纸等。治宜健脾...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26.htm

水土肿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因水土不习惯而发生的水肿、下利、食减、烦满等症。见《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谓人乍离原来的生活环境,气候既殊,水土亦别,因而生病,故云不水土。其病状为身体虚肿,或下利不能食,烦满气上也。治宜胃苓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51.htm

灸法应用较广泛,温针针更偏爱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经脉、通利经络气血、祛寒解凝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血虚气弱等证。 针,是指在每年夏季的伏天施行疤痕灸法以治疗陈伤久病、顽固之疾,其效果要比在冬春寒冷季节时为好。针在杭嘉湖地区较为流行,因该处属太湖流域,农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从夏至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24.html

水土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易地生活,肠胃一时不能适应当地水土而致下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水土痢也。即水谷痢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50.htm

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_查疾病_【疾病大全】

...(一)发病原因 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及感染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可能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而致病。 1.细胞免疫造成组织损伤 这种损伤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实验...

http://jb39.com/jibing-bingyin/SeSuMoNaoMoNaoYan252461.htm

痘科毒急于闷症说_《吴医汇讲》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痘之一症,先贤立论甚详。但近时气候变迁,竟有不同于向日者,莫甚于毒,而为时疠壅遏。初起寒热悠悠,腰腹并无痛楚,两潮而见点,亦色润而形单。并非要害之处,身热未解,得嚏便通。根窠虽立,不易掀发。一到三朝,神蒙气喘,斑点全无,唇不肿而口不渴,...

http://qihuangzhishu.com/750/86.htm

气温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感受外邪,蕴于里,经过一定时期而发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卷二。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理论根据。病发即见内热较重,出现发热、口渴、心烦、溲赤等症状。治以清泄里热为主。一说“春日阳生,内蕴之热,原有萌动之机,...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40.htm

风温兼气化热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风成温,而其热气之上冲咽喉,实有气化热内动也。若投以拙拟寒解汤原可一汗而愈。然当此病之初起而遽投以石膏重剂,彼将疑而不肯服矣。遂迁就为之拟方。盖医以救人为目标,正不妨委曲以行其道也。处方 薄荷叶(三钱) 青连翘(三钱)蝉蜕(二钱) 知母(六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54-9.html

共找到24,8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