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脉象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②缓脉【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病】湿证,脾胃虚弱。【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http://qihuangzhishu.com/92/28.htm

美拉德反应中药研究的新模式_【中医宝典】

...美拉德反应的引出 研究中药,既不能完全脱离原有中药理论体系来发展,更不能像西药研究那样台阶式地发展,而应换一种思维模式、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研究中药,完成从主观到客观、从宏观到微观转换的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来构建中药作用机制新的理念———美拉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106.html

脉象_四诊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和波动的幅度等。根据这些徵象分出的脉象有数十种之多,较常用的有“二十八脉”。临床上往往见到两种以上脉象的综合,如浮数、沉细而迟等。脉象虽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必须结合其他诊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maixiang-1312.html

四时用药例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气。此则既不伐天和,而又防其太过,所以体天地之大德也。昧者,舍本从标,春用辛凉伐木,夏用咸寒以抑火,秋用苦温泄金,冬用辛热以涸水,谓之时药。殊背《素问》逆顺之理,夏月伏阴,冬月伏阳,推之可知矣。虽然月有四时,日有四时,或春得秋病,...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21.html

中医脉象之数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等的界限关系等等,亦付阙如。 数脉是根据脉搏频率变化的脉象,明,李梃《医学入门》说:“数太过也,呼吸息数取之。”《医学探骊》说:“数亦以至数言。”数脉只是频率的问题,而不应当含有其他的性质,这是脉数的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清楚了才可以将有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3.html

古巴洋葱提取物治疗牛皮癣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据报道,古巴关塔那摩省医院成功研制出治疗牛皮癣等皮肤病的新型纯天然药膏,经过数年临床使用,取得较好的疗效。该药膏的主要研究人员、关塔那摩省医院皮内达医生说,与治疗牛皮癣常用的类固醇类药物相比,种新型药膏是洋葱提取物为主要成份,疗效好,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204.html

脉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71.htm

中医脉象之短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谓的复杂化,形成对短脉说解的错误。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短脉的传统指标应为: 1、短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 2、短脉脉形只指下感觉的长度言,不包含其他因素,短脉与长脉及正常脉的长度感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四时辨体捏脊孩子身体棒_幼儿期保健_【中医宝典】

...怎么办?这些都是儿科医生最常听的来自家长的疑问和忧虑。那么除了用药,有没有办法帮助宝宝们改善身体状况呢? 根据四时节气的变化和儿童体质的不同,在传统中医捏脊疗法基础上增加推拿相应的穴位,创立了小儿四时辨体捏脊疗法,经多年研究实践能有效预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yuer/a5838.html

十二指肠溃疡尿素酶与胃粘膜相和证型的关系_《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二指肠溃疡病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出该病各期中有不同的证和粘膜相,尿素酶试验亦有相应的充化。从而阐明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为溃疡病的辨证分型提出了新的依据,寻找有效药方开辟了新的思维途径。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男427例,女73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oumenluoganjunyanjiu/962-26-2.html

共找到334,8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