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判断为“风温”初期的风热表证,其治法为辛凉解表,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参见“辛凉解表”条),这就是“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中医所说的“”和“证”,概念不同,但两者的关系不可分割。“一个总称,“证””所表现的主客观症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anzhengshizhi-2491.html

张云鹏_二、重视系统观念 主张多元辨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病态、辨机等等,对疾病的认识不但要看到现在症状,还要了解过去症状,同时要预测未来的症状。就辨证而言,中医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七情辨证等等。医者,必须整体出发,全面审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npeng/547-3-2.html

卫气营血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卫气营血辨证应用于温热的一种辨证施治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应用于温热的一种辨证施治方法。它概括了温热发展过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及其病理表现。一般来说,初起病在卫分,显示较轻较浅;由卫分到气分,显示已进一层,入营分则病变逐渐深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39.html

三焦辨证的认识_【中医宝典】

...上焦证候多为温病的初期阶段。手太阴肺的病变不愈,可进一步传入中焦,为顺传;也可由肺而传入心包,为逆传。中焦病证,处于温病的中期,为邪正剧争的极期,中焦不愈,则可传入下焦,所以就三焦辨证而言,温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始于上焦,终于下焦。但由于个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2.html

津液失常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壅塞,为胀为痞,或温湿寒热、湿痰泄泻,为不一”(《医原记略》)。2.痰饮凝聚:痰与饮都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湿停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患的致病因素,导致复杂的病理变化。详见第七章病因,在此不再赘述。3.水液潴留:水液...

http://qihuangzhishu.com/44/118.htm

阳明证高热痿蹙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烦渴、脉洪大,所谓“四大”俱备。脉洪大为阳明内热炽盛,热邪扰于内则作烦,热盛耗滓则口大渴。加以患者面赤、舌红、口燥,皆为邪在里,阳明热盛之象。或问:患者阳明证高热仅一、二十日,何以突然致痿?因其阳旺邪盛,津液大伤,致使筋弛不收。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fanzhonglinliujingbianzhengyian/1036-15-0.html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_【中医宝典】

...证候是对人体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一个多维多阶多变量的复杂系统。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降维升阶。首先通过证候要素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5.html

津液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皆可谓之津液”(《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五脏与五液的关系津液代谢过程中,整体调节与局部调节的统一。1.汗为心之液:什么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阳”,指体内的阳气;“阴”,指体内的阴液。所谓“阳加于阴谓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4-4.html

痛经诊断依据什么_【妇科宝典】

...痛经诊断依据什么?这大家应该把握的,只有把握了痛经诊断依据,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建议,接下来我们就对痛经诊断依据做详细的解读。 痛经诊断依据 :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

http://jb39.com/fk/20879.html

名老维医巴依阿洪癌症辨证施治专家系统研制成功_【中医宝典】

...临床五察范畴内,提取270余种有决策价值的诊断依据,将其"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学说,津液鉴别推理过程,气质属性判断规律,分层选优方法,有序论治策略及用药调整变化手法等辨证施治的经验和思维,分别采用经典数学的方法,离散数学中的数理逻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12.html

共找到417,50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