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背部的膏肓穴,却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是一句脍炙人口的针灸歌赋。百劳是督脉大椎穴的别名,在背部正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膏肓即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间旁开三寸(约四横指)处,属足太阳...
...杨敬斋是浙江针灸学术文献,而绘制大量人形图来标明治症取穴,便于后学于临证急用之际,随图取穴,法捷而明,这在现存古代针灸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
...《针灸资生经》分部穴图 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藏。 作者:宋·王执中 年代:1180~1195年 版本:元天历广勤书堂刊本 收藏单位:北京图书馆藏...
...五处穴 Wǔ chù(BL5),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巨处。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不明,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
...阳白,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主治前额痛,目眩,目痛,眼睑瞤动,及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
...地仓,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手足阳明之会。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
...标明病证名,病证包括伤寒、中风、杂病以及妇人、小儿等,检索十分方便。 由于《秘传杨敬斋针灸全书》收载宋元以来不少针灸学术文献,而绘制大量人形图来标明治症取穴,便于后学于临证急用之际,随图取穴,法捷而明,这在现存古代针灸书中是极为罕见的。...
...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此穴。(详见此人体后背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肺俞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时,...
...黄竹斋,陕西临潼人,现代针灸学家。其著作有《针灸经穴图考》、《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校订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寒杂病论集注》等。 黄竹斋像 一、生平 黄竹斋(公元1886~1960年),陕西临潼人,后迁居西安,现代针灸学家。1925年任...
...小海,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合(土)穴。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屈肘取穴。一说在“天井外旁五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及尺神经,尺侧上、下副动、静脉及尺侧返动、静脉。主治头痛,耳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