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养生,恬愉为佳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19.html

精神养生健康秘诀之首_【中医宝典】

...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44.html

五行蔬菜汤_中医食疗药食同源_【中医宝典】

...五脏,强健身体”。 按我国传统食疗体系来说,“五行汤“的配比不无道理。祖国医学中早有“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黄帝内经》指出:“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黄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肾水黑色宜咸。内为五脏,外主五行,色五方。” 五行、五...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4525.html

养生益寿要诀_【中医宝典】

...我国民间流传养生益寿的《要诀》歌谣。其内容是:情志开朗,恬淡虚无。 人们保持情志开朗,豁达大度,是养生保健、防病益寿的重要因素。而恬淡虚无则泛指人们不应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 当有喜好,但不奢求。文明健康的闲情逸志、休闲喜好,如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003.html

华佗 倡导运动养生 编创五禽戏_运动养生_【中医宝典】

...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 六十多岁的容貌。也有华佗被曹操所杀的说法,具体年寿无法考证。现将华佗主要养生思想介绍如下。 益寿秘方“漆叶青黏散” 华佗的医术非常全面,内、外、妇、儿无所不通,而且对针灸也有独到之处。除此之外,他还是位精通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506.html

乍暖还寒时候 如何将息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人间。然而,早春时节,阴寒尚未褪尽,常常时冷时热,气候变化无常,给春季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做好各项防病和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春季避风如避箭 风是春天主气。《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五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55.html

养心是心理平衡之道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长寿之道。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37.html

重保暖 调饮食 让我们健康过冬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应当顺应四季变化,在冬季应首先注意保暖。保暖不单纯是衣物的增减,还有居室要温暖适度。近年来一些东北老年人冬季就迁徙海南岛过冬,主要目的就是避寒,利用气候差异来防治心脑血管、咳嗽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堪称“北病南治”。 说起冬季疾病,最普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370.html

孔光_孔光一:心态平和,才不会伤及五脏。这也是养生种方法。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所以防病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要年轻时就开始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较多,孔光提醒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节,多食清淡饮食,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不过分追求营养和补品;还要保持乐观情绪,坚持运动,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kongguangyi/1288-3-0.html

卷十四 五行 兵家类 类书类_《郡斋读书志》

...、星禽而已。然六壬之类,足以推一时之吉凶;星禽、五星、禄命、相术之类,足以推一身之吉凶;葬书之类,足以推一家之吉凶;遁甲之类,足以推国之吉凶。其所知若有远近之异,而或中或否,不可尽信,则也。且其说皆本於五行,故同次之为一类。 △《八五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6043.html

共找到813,8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