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医学体系—中西医融合的基础_【中医宝典】

...编者按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西医学和中医学,具有不同的本征,两者要取长补短,积极融合。本文作者指出,在新一轮的中西医融合潮流中,中医将扮演主角,并且构建现代信息医学体系是中西医融合的基础。 一、两个医学体系的本征 在历史长河中,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402.html

中西医融合 构建完美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而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构建一种新的医学。那是一种超越纯粹中医和纯粹西医、最有益于患者、临床疗效最优的完美医学。 困惑来自:中医院姓“中”了,还要不要“西”? 或许出于保护中医药特色的良好愿望,医院内部开始出现“排斥西医”的另一种极端声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2.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五)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中国医学的理论研究是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医学史研究中,注意总结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其内在发展规律是医研究的根本任务。 选择研究课题是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可在上述研究范围内,参考研究任务和目的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3.html

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科学调查,因此促进了卫生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微生物学的发展,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发现更进一步地推动人们采取积极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共卫生成为近代医学一个重要方面。当西医临床治疗与中医临床治疗难分伯仲时,公共卫生学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35.htm

日本占领时期的台湾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医学,取缔已有百年历史的江户医学馆,停办汉医学校、医学馆与医学所,用西医课程考试汉方医师之执业资格。汉方医界虽尽力进行救亡抗争,但终因政府支持灭汉兴洋而成效甚微。虽然汉方医界前仆后继,持续不断斗争了半个多世纪,也未能争取一个合法的地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07.htm

晚清时期我国的中医药教育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ChineseJournalofMedicalHistory,1980,10(2):90.林乾良:我国近代早期的中医学校,中华远杂志,1980,10(2):90)。 1912年医学求益社改名医学卫生社,宗旨更加明确;“联络医界团体,振兴医务教育”。(...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41.html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宝典】

...在前二者的基础上,注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等。这个层次是不能倒置的。由于中国医学史是一个网络状的结构,这种纵横交织、纲举目张的史书体例,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容纳中国医学的基本内容,虽在形式上比较固定少有变动,但每章节的内容则各不相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8.html

最早的新式中医学堂--利济医学堂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利济医学堂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学堂。 利济医学堂旧址位于浙江瑞安市玉海街道办事处公园路10号,创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陈虬、陈介石、陈葆善、何迪启等为推行改良维新主张所办的新式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58.html

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的确认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一)患者有某种污染物接触史或在该污染区内有连续居住;(二)患者及人群中有与污染物相关联的症状和体征;(三)有污染地区人群疾病发病、死亡资料;(四)有环境部门提供与人群疾病分布一致的环境监测数据;(五)有可靠的医学检查资料;(六)有关...

http://qihuangzhishu.com/960/29.htm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_【中医宝典】

...。新安医学受徽州文化的影响,其发展、兴盛又拓展了徽州文化的内涵,弘扬了徽州文化。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是世所瞩目的,其影响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 新安医学在中医药学领域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中医学术发展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34.html

共找到423,4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