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大道消长_【中医宝典】

...当一个太极体偏阴极时,也就是此太极体控制能力比较大,此太极体与其以外太极体控制能力相等时,为阴阳平衡,但此时极不稳定,为一触即发状态。此太极体就如同无极未动时阴极。(阴极有气无能力,是相对于其外太极体而言,此内部仍存在气与能力。)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52.html

疾病相关性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疾病跟五行是很有关系。这种关系在《内经》里面随处可见。你不谈五行,你认为五行是迷信,那你中医搞不好。在《内经》里,在《中基》里,我们经常看到五行与阴阳相提并论,其实,五行就是阴阳不同状态。五行是怎么来?阳气处在生状态就叫木,处在长...

http://qihuangzhishu.com/145/88.htm

阴阳乖戾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乖戾即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就会彼此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这是病理变化基本原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guaili-2027.html

阴阳自和_阴阳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语出《伤寒论》。指在病理上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建立,表示疾病好转或痊癒。如:恢复期热退而脉和缓,口津充足,食欲渐佳,二便通调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yangzihe-2033.html

阴阳大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古人最初所发现阴阳,必是与日有关系,“阳”左为“阜 ”右上为“日”右下为“一勿”(此为一体,写不出)为声,日光之照象形,故“阳”从日,“一勿”声,日光照在阜上,日在上,光照在下,在阜之向日侧,故为阳。“阴”左为“阜”右上为“今”为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23.html

阴阳学说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起源和本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和防治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一、阴阳基本概念(一)阴阳含义1.阴阳...

http://qihuangzhishu.com/44/6.htm

陆德铭_一、燮理气血阴阳 崇尚阴阳互求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在临床诊治中,善于运用祖国医学阴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他指出,辨证论治首当辨明阴阳,因为病因、脉证与药性皆有阴阳阴阳既明,则治之无讹。1.首辨阴阳,崇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临床辨证,审别阴阳是首要环节。在论治方面,当考虑到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1.html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38.html

阴阳学说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发生、发展和变化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解释宇宙变化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涵着丰富辩证法思想。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6.html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_【中医宝典】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80.html

共找到1,051,2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