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锄云。河北滦县人。早年攻读文史,25岁时因病而发愤学医。行医于冀北、鲁西一带,曾组织“锄云医社”,疗疾执教。1949年后,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及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
...五作者医案;卷六医鉴、病鉴,内容系告诫医家、病家之语。现存清刻本、日本刻本、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稸(xù,音蓄)满稸通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蓄血腹胀证名。腹胀之一。约有两种情况,其一...
...生于舌上者,也称口菌。《喉科明辨》卷三:“心火炽,生舌上。”口噤证名。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
...《内经或问》医经著作。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内经方集释》方书。二卷。张骥撰。刊于1933年。卷上辑录《内经》(包括《素问遗篇》)中的13个方剂;卷下分方制、方宜、方禁三篇,首先引录《内经》中的有关原文,次集各家注文,末为...
...的病变。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论的具体发挥。全书共六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周氏医学丛书本,198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铅印本。内障...
...的病变。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之理论的具体发挥。全书共六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周氏医学丛书本,198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铅印本。内障...
...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宜蠲饮止泻,用茯苓甘草汤、五苓散等方;并可配合灸大椎穴三至五壮。参见滑泄、饮泻等条。溢饮病证名。饮病之一(属《金匮要略》四饮之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肝脉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
...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部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见上例句前一个“腕骨”。③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输》“太白,腕骨之下也。”腕手掌和前臂关联处。《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灵枢...
...。参见七冲门及会厌条。②《儒门事亲》卷三认为:“会厌之下为吸门。”故吸门包括今之声带、会厌等部。吸而微数病状名。指吸气时间短而频率加快。多因中焦邪实,气不能降所致。可用导滞法或泻下法通畅气机,使呼吸恢复正常。《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先入”,其义相同)五椎人体部位名。指第五胸椎。《素问·刺热篇》:“五椎下间主肝热。”五主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五脏所主。详该条。五中解剖结构名词。即五脏。《素问·阴阳类论》:“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生,何藏最贵?”王冰注:“五中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