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脉均为少阴心肾之脉,二者可互候心肾疾病,因此临证可以互参。五、脉象对疾病的凶兆意义脉象能预报疾病的凶危,早已被中医所重视,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精辟论述。如指出真藏脉的出现是五脏绝的信号,所谓真藏脉是指全无胃气之脉,脉无胃气,即脉象失却和...
...元气本虚,感邪患疟者为虚疟。其症寒热交作,自汗倦卧,饮食并减,四肢无力,脉象举按俱弦,寻之则弱。宜以补气升阳法治之。又有久疟脾胃虚者,亦名虚疟也,盖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寒则洒洒,热则烘烘。脉象浮按濡弱。治宜营卫双解法,则不截而疟自罢矣...
...既浸,中热相感,如持虚器,受此邪毒,故曰受如持虚。”③使衰减。《素问·水热穴论》:“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④脉象名。脉大,按而无力之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实则胀,虚则泄。”⑤病证类型八纲之一,即虚证。以正气不足为主要倾向...
...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之脉者。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着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 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由于这十种脉象比较罕见,故元·李东垣《脉诀...
...各种脉象在实际表现时都有个程度问题。如前所述正常脉象都可以有浮沉、大小、力度大小等表现,当然这种变化在程度上是轻的不能达到病脉的程度。 而且是有条件的,比如瘦人脉浮,肥人脉沉之类,不具备这些条件当然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性质的问题可以从《内经...
...了“高骨为关”等亦都有规范性质,而为历代所遵循。 3、完善了脉学各项有关内容 实际使用于临床自《脉经》起,就将有关脉学的知识操作技术等,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规定下来,历代诸家不断补充,使之日益完善,以利于临床的应用。举凡对脉象的认识,...
...……然后及于病脉。”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一切变化,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四时春、夏、秋、冬的更递,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脉象因之而异变。所以《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
...尝有冬春之交,忽然身体微寒微热,按其脉小弱而急,身体微痛,头不疼。服补中益气丸三钱而愈,或八珍丸三钱而愈。又有夏令热极之时,忽然身痛恶寒,壮热灼手,脉象洪大,重按空虚,服淡豆豉扁豆黑豆绿豆各三五钱而愈。又有忽然头痛如劈,壮热烙手,不思饮食...
...不能鼓邪外达,故脉象如此,其证必非轻浅。总之,伏温外发,必从经气之虚处而出,初无一定路径,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难经云∶温邪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此语空灵活泼,最合病情。盖其行动,初无一定之径,外见无一定之证,故其脉亦无一定之脉。至舌苔...
...临床主要的脉象了。后世脉法当然继承了这些,但有缓无急,有濡无坚等则是过疏,虚、芤、革三脉都大,都空,都不足,其区别不过是虚轻取即是软的,芤轻取相对有些力,面革则轻取已具弦象面已。但是虚之软亦不是松弛,松弛就是散了,革脉的弦象亦不是典型的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