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诊病,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理上,脏腑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的作用。病理上,腑脏、经络发生病变时,也必从舌的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正是舌能...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00.htm

方和谦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用药中,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药到病除。他很少用犀、羚、麝等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方和谦认为中药汤剂最能反映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主张一病一方,这也是他临床诊病的最大特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43.html

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_【中医宝典】

...相应的治疗方案。 人正常的舌呈淡红色,质地柔软,活动自如,舌面上铺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燥适中的白苔,中医常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舌首先要观察舌体,从颜色、形状、动态上去辨别脏腑精气的盛衰存亡和疾病的预后转归。一般说来,舌体浅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82.html

中医诊断学学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整个中医诊断学中都贯穿着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不掌握以上理论,便做不到辨证求因。入门以后,还必须研习中医临床各科,以提高识病识证的能力。 【重视实践】 中医诊断学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8.html

肿性肥胖_【中医宝典】

...多,营养较好,体重明显增加,尤在经期前后明显,由最初的65千克升到84千克,大便3—7天有一次,周围的人都觉王婆婆变了。 是的,她的确变了,变得无表情、有些呆滞,面颊及眼睑浮肿,有时颜面胖圆,犹如满月之婴儿;有时面色苍黄,犹如陈旧之象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7659.html

舌的临床意义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舌的临床意义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和主病是一致的,如实热证多见舌红苔黄;虚寒证多见舌淡苔白;热邪内盛津液耗伤者,则舌红干苔燥;寒湿内停者,则舌淡润苔滑。若见舌质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3.html

方和谦_【中医宝典】

...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药到病除。他很少用犀、羚、麝等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方和谦认为中药汤剂最能反映中医辨证用药的特点,主张一病一方,这也是他临床诊病的最大特色。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584.html

舌质之舌神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舌神 是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舌质红活明润,舌体活动自如者为有神,说明津液充足,气血充盈,或病情轻浅,正气未伤;舌质干瘪晦暗,舌体活动呆滞为无神,说明津液亏乏,气血虚衰,正气已伤,病较危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48.html

诊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泛指诊病的方法。包括四诊和辨证两个过程。即通过、闻、问、切等方法诊察病情,并以之为根据进行辨证,对疾病作出诊断。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物理和化学等检验法正在被广泛结合应用,丰富了诊法的内容。②专指诊脉的方法。《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41.htm

针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针疗法,是在面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针刺,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亦为针刺麻醉的一种方法。 《灵枢•本输》有针刺天容、颧髂、听宫、攒竹、承浆、人中、素髎、阳白等面部穴位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到了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有关针刺面部穴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73.html

共找到418,5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