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主宰意念力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术】

...现代医学对于健康定义,包括身心两部分。祖国岐黄学虽无专门“医学心理学”,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作用与影响,素为医家所重视。医学典籍《内经》中已不乏精神、情志活动影响疾病论述,如《素问·举痛》:“怒则气上,喜则气...

http://qihuangzhishu.com/144/8.htm

传统医学:中医养生话七情!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400.html

《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人体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都靠气的推动,气是维持人身体正常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同时又是推动人体各器官生命活动的动力。此外,人的感觉、思维、情志等精神心理现象,也是气的运动所产生。《素问·阴阳应象大》所说的“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06.html

中医养生话"七情"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20.html

形神合一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清静养神: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平和无过极。②四气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4-7.html

五脏保健法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全身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的保健宜从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发点有二:一是增强心脏功能,二是减轻心脏负担。1、科学配膳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合脉也……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素问·生气通天》指出:“味过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19-9.html

中医养生戒除七种不良心理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目的,必须戒除自私心理、嫉妒心理、贪婪心理等不良心理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目的,必须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81.html

神志活动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正常。若髓海不足,志无所藏,则精神疲惫,头晕健忘,志向难以坚持。2.五志与五脏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故曰:“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合言,则神藏于心,而凡情志属,惟心所...

http://qihuangzhishu.com/44/36.htm

五脏别论篇_《疡医大全》_中医书籍_【岐黄术】

...《五脏别论篇》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腑。(脑、髓、骨、脉虽名为腑,不正与神脏为表里。胆与肝合,而不同六腑传泻。胞虽出纳,纳则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形容出谓化极而生...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7.htm

五气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有所胜。”③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④五色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刺法》:“五气护声华。”谓五脏内在变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种气色。青气自肝而...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022.htm

共找到550,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