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为重点,保证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科技发展同步,不同侧重点的培养可确保中医药人才上下有序,层次递进,为其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我国各级中医事业环环相扣,持续协调发展。 (二)保持和发扬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师承教育...
... 第一次跟师学习是2002年参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举办的第一批“125”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师从于本院名老中医鲁玉合主任医师;第二次是2006年参加县卫生局举办的师承教育活动,师从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专家刘殿池。两位老师是我医学成长...
...竖起了一块“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的牌子。近半年来,这里正开展一个庞大工程,将现在上海名老中医的师承流派梳理一遍。“与过去的名中医工作室不同,我们这次要传承的不是一个人、一位中医名家,而是一个流派。” 流派的传承故事往往能展现中医...
...“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两句话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如何让5000年历史的中医在西医的挑战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13亿人的医疗保健中...
...老中医热情相迎,逐一细心观察、询问、诊断,并用娴熟的技法推揉拿捏,患者的脸上露出了手到病轻的表情。这位老中医名叫戴标曾,今年72岁,满头白发,他是经福建省卫生厅考核认定的传统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从业人员,并持有医师执业证。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
...精研典籍 勤于临床源于家学渊源和济世救人的远大志向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师承教育,为他打下了扎实基础。北上求学5年,系统学习了西医学,兼收中医各家之长,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中医高层次人才。徐景藩取得的成就,与济世救人的远大志向分不开,与家庭熏陶...
...改行干别的了。如果再不重视中医,振兴中医,恐怕中医真的要消失了。问及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时,他说,国家要切实提高中医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加大师承教育力度,注重临床实践,培养更多的、老百姓喜欢的一代...
...宏富,并形成很多家族式“师承学术链”。 新安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多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为师承,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和家族链特征,是新安医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源泉。自宋朝以来,数百年的世系医家很多,家族社会的宗族色彩在新安医学中有着...
...涪翁,东汉初年针灸学家。 将针术传其子程高。郭玉年少时拜程高为师,“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后又师承涪翁,成为其再传弟子。 涪翁像...
...李国衡(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附属瑞金医院中医骨伤科终身教授,系“魏氏伤科”传人。1938年师承沪上名医魏指薪(魏氏21代行医人),李国衡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刻苦耐劳,不仅学医,还要习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