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研究谈_【中医宝典】

...目前在中医学术界,关于对“体质”的研究有“人体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的两种提法,这里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学术见解,但其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调“体质”在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文两者的称谓暂且合称为“医学体质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06.html

中医,爱经方_【中医宝典】

...。 n 经络的三阴三阳与伤寒的三阴三阳相同吗?后者表示疾病发展的6个阶段。 打虎须靠亲兄弟…麻黄干姜 n 和谐才能永远。 结语…心有千千结 n 中医有机会参与构建新的医学模式吗? n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n 我心目中的新医学模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34.html

中医需要DFA来认定_【中医宝典】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近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82.html

建设中医治疗未病学科体系_【中医宝典】

...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虽然中医治未病历史悠久,但其理论体系潜在、明确化不足。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理论内涵和落实中医治疗未病学科的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26.html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52/4.htm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谈中医“治未病”_【中医宝典】

...重要内涵,符合现代的医学发展需要,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批基础好、中医特色浓郁的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利于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有助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70.html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谚云:“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5.html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通过文献整理,历代对“天癸”的不同见解归纳为8种:①男精女血说;②月经说;③肾水说;④元阴说;⑤元精说;⑥肾间动气说。其中肾水说、元阴说、元精说在现代中医学术界仍深有影响。但现代学者对“天癸”的争议更倾向于其生成来源。“天癸”来源有源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5.htm

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2)_【中医宝典】

...功能的认识,拓宽了防治疾病的途径,提供了对人体功能进行调理的新方法,其理论和方法引起医学和人体科学的突破和变革。 9.朴素的“人医学模式。与西医学经历的“宗教医学”、“机器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模式不同,中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37.html

中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_【中医宝典】

...神经外科手术,可能中医不及西医,但是在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上,中医绝对不让西医。当然如果实行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好。 在经过近百年的快速发展后,西方医学近年来也有转变,提出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不光是开刀,不光是处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0.html

共找到464,3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