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
...李国衡(1924年—),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附属瑞金医院中医骨伤科终身教授,系“魏氏伤科”传人。1938年师承沪上名医魏指薪(魏氏21代行医人),李国衡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刻苦耐劳,不仅学医,还要习武...
...指许多人家、家族或家庭 various families 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inkers 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国语辞典 概稱多數人家。 如:...
...卓越之成就,而过去国内知之者寡,主要由其著作及后学,率局限于川滇一隅。自 1981 年在首都召开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及北京中医学院任应秋教授著《研究伤寒论的流派》加以阐明后,始确认其与恽铁樵、曹颖甫等同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肯定其...
...治学不偏执一家之言,对前贤经验择善而从,而以审证精确,用药丝丝入扣见长。丁氏医疗风格以“和”、“缓”为特色。丁甘仁的子孙及闻人继其医业。丁氏学术流派在江南医界颇有影响。------------------------------丁甘仁(...
...重要影响。 两宋时期,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门人黄斡曾总结曰:“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辨诸儒之得失,辟异端之论谬,...
...其他的方法,出现其他的医学流派呢?在《中医各家学说》讲述吴有性对瘟疫论述的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公元1408年至1643年,发生温疫流行达19次之多……当时医家误以伤寒法治之,致使病人而死,比比皆是,不可胜计”,吴有性痛切感到:“守古法...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
...在《艺文志》中采用了刘歆《七略》的分法,将古代的学术著作区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加以论述,使人们对各学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加上,又保留了《七略》的大概面貌,成为人们研究上古至西汉末年旳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
...现代医家。四川成都人。十六岁随父学医,承家学,深研中医经典,学术造诣较深。1949年后,任成都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擅长妇科,与当地名医陆景庭、王朴诚等齐名。着有《中医妇科治疗学》、《中医妇科临床手册》、《论崩漏》。主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