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自古以来是中医独具的特色。在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的今天,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在中医院校设立“未病学”学科,以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 在日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上,中华...
...。”都说明头面是阳气集中之处,经气汇聚之所,是气血最丰富的部位,相对而言反映内部也最为灵敏,因此疾病也最能先从头面预知,故头面可谓人体之第一门窗。颜面—内脏相应,是颅面先兆的重要基础。中医认为,人体内外是统一的,体内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皆能上映...
...中医具有辨证方法的辨证论治的精诣。古代脉诊原则上与临床、理论等都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它们是一个系列。从《内经》众多的经文中都能证实这一点,尤其是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脉含明阳。”这是总的认识与要求,阴阳是中医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上古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 第三节 汉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五节 ...
...吕维柏,男,(1928—),上海人。1955年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1955年12月至1958年8月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毕业时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后长期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传染病研究室、基础研究室...
...他的观点。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皮肤科学研究在一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好水平。临床和基础研究上都有新发现,如近年临床研究发现证实了“痘疮样斑状皮肤萎缩”的遗传方式;基础研究中对“肿瘤产生抗体”的发现等。我国大量的临床病例为皮肤科医疗和...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
...请愿运动。但在明治28年(1895)的第八届议会上被否决,这个运动也就此告终。中西医学围绕医制问题在政治上的争执,结果逐渐消失对中医学的信任,以诊疗费为经济背景的中医活动便自行消灭。 在中医学的根据地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远比日本落后,西方医学...
...改变,尚需整体调治。如何防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其他部位血管变窄,都需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使在药物支架时代,药物治疗和生活调养仍是基础。他中医临床思维清晰,理法方药严谨,辨证处方精当,令在场医务人员受益匪浅。看完病人后,邓铁涛...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