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亚静 传统的汤剂是数千年来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它体现了整体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宏观理论,这是中医无可比拟的精华所在。但是汤剂煎煮麻烦、携带不便、量大难喝;从药源的种植到使用过程缺乏质量监控,导致药效的不稳定、临床科研成果...
...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形成著名的四大家。元明至清,浙江妇科名家辈出,四大家代有闻人,在海内声誉卓著,影响甚大。许多医学大家以其深厚的医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探索妇科医术,编撰妇科著作,大大提高了浙江中医妇科的学术水平。如朱丹溪强调妇人以血为主,...
...自从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以后,西医有了一种新武器,中医在内科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西医出身的张公让先生,1960年5月间曾在《中国新医药》第五十一期发表《二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之消长》一文,文章指出:“据老一辈的医界一般意见...
...的开拓人之一。他医德高尚,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关于国医大师任继学的详细报道见本报2009年8月27日第四版《中医急症开拓者》。)继往开来 德艺双馨——缅怀国医大师任继学任继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任继学(右二)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同事们共同...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生存和发展的讨论很多,而且这种讨论不限于医学界内部,而是与现代与传统、科学与非科学等话题纠缠在一起。实际上,早在75年前,中医就掀起过一场大风波,这就是1929年的“废除中医案”事件。 晚清时期,西方医学大规模输入中国,...
...享有盛誉。曾任北京市中医药学会骨科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市推拿按摩治疗学会常务副会长。 马力积60年临床经验于1994年正式出版了《马氏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专著40余万字,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杨甲三,生于1919年。专修中医针灸,于1936年毕业于无锡针灸传习班。 杨甲三,生于1919年。1932年至1935年:师从于江苏武进名医吴秉森,三年后出师。1935年至1936年:师从于针灸大家承澹庵先生,专修中医针灸,于1936年...
...称号,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受聘为上海市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学贯中西医,博采诸家之长,治学严谨,勤於临床医疗教学实践,坚持以中医为主,崇尚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擅长扶正祛邪,治本...
...次次遭病魔袭击,几乎被夺去小命,害得我的曾祖父母提心吊胆。到我父亲17岁的那年,也就是1930年,曾祖父将14岁的父亲送往当时苏州城有名的中医李畴人处,跟他学习中医内科。我想,学医当然是要悬壶济世、普度众生的,但首先,恐怕出发点还是自保吧。...
...史晓林史晓林,男,1963年出生。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骨伤教研室主任医师,2009年被授予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带头人。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