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_《手掌疾病》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认为,气候因素和时间因素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密切关系,例如,它可从年、季、月、节气、日、时更替来预测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日期;认为在季节变化和日时更替阴阳消长影响下,选择最佳...

http://qihuangzhishu.com/134/2.htm

基础医学理论进步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凡人外见一物,必有一形影留于脑。” 王清任《医林改错》乃有“脑髓说”专论。他并且进一步批判了自古以来“灵机发于心”错误,发挥了“脑主记忆”理论,而且从大脑发育五官功能关系上阐明了脑主五官感知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医”实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医”概念,似乎十分清楚。是中医药学——或者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简称,也是祖国医学同义词。但细究起来,其名实颇不相符。 笔者认为,现在所谓“医”,实际上仅指“汉医”而言。因为其中除了汉文化系统医药学知识之外,并没有包括中国其他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61.html

石破天惊医学雄论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其理论无一不是从人类疾病临证观察研究得来,又回到人类疾病临床诊疗。恰如医坛新秀聂菁葆所言:“中医学起点和归宿都是活生生整个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有机个体。” 西医学是否恪守这一准则?很少有人质疑。认真考察一下西方医学“研究对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921.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空前发展医学杂志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不限体式、不拘内、外、妇、幼各科,也有经黄著作注释闻发,专病讨论、医德教育、方剂本草疏解、历代医家典籍评论、医学随笔、医史考证、验方交流、运气经络学说、病因病机探讨、医话、歌诀、读书方法等,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多采,而且理论临床...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6.htm

象模型:易医会通交点——兼论医学本质及其未来发展_【中医宝典】

...摘要:易学医学会通问题历来是一个有争议问题,本文从一个特定层面即思维方式层面探讨了这一问题,提出“象”思维是医易学共同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交点。“象”思维包括“象”思维方法和“象”思维模型,本文认为“象”思维方法是一种模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75.html

针灸学推拿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按摩)术,出现了不少有关推拿专著,推拿不用针,不服药,较适用于小儿,故推拿著作多着重于小儿。(五)推家学突出进展成就明代,推拿学有突出进展和成就,首先表现在按摩科在太医署医学分科又重新得到地位,是当时医学十三科之一,从而为该学科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9.htm

膏滋方理论考源_膏药常识_【中医宝典】

...弟子许谦学习理学,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发展。按照宋明理学太极模式,对《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和藏象概念就会产生新的认识,明清医家据此阐述和发挥《内》《难》有关“命门”思想,创建了新的命门理论。 朱丹溪是浙江人,长期辗转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gaoyao/a13028.html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编撰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审阅、修改而初具规模,下面谨就有关编写研究中的一些学术和技术问题,作以下必要说明。 (一)体例分期问题:在编撰《中国医学通史简编》这部巨大著作酝酿过程,考虑讨论了该书分期问题,最后确定为四巨册,即古代医学分卷(远古~1840)、...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膏滋方理论考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这是膏方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 按照《黄帝内经》“秋冬养阴”理论,笔者在一些入秋以后肺气失降、内火偏盛患者,提倡先期服些降气润燥秋膏,收到了较好效果。秋膏冬膏目的是不同,用药也有区别。现在服秋膏之风才刚刚开始兴起,最近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08.html

共找到995,6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