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专书。一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初)闻人耆年编。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图说。有一定临床价值。《骑竹马灸法》介绍了...
...,和调阴阳,从而达到强身、防病、抗衰老的目的。(一)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二)培补元气,预防...
...治发背脑疽,肠痈牙痈,四肢下部一切痈疽、疔疮、鱼脐、鬼箭、瘭疽等,或胸腹不测,风瘅肿瘤,紧硬赤肿,恶核瘰 发奶之属。先令病患凭几曲手男左女右,看臂腕节中间有一偃孔,令把臂相对者以朱点定了(有图在后第一),次用挺直其臂,如持弓之直,却见先...
...药方: (1)蕃石榴2个,越成熟越好,去子,然后加一些冷开水,用果汁机压汁饮用,功效神速。 (2)木瓜1个,切成4片,吃1片就可,过多无效,治下痢有奇效。老年人不可用 ...
...系统地总结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对发展现代急症刺灸法、提高救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着重介绍急症是针刺法、刺血法、火针法和急症灸法的特点。 一、 毫针刺法 急症刺法,当以毫针刺法为主,它几乎适于各类急症。古代应用毫针治疗急症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论曰肛门者,大肠之候,若小儿大肠虚冷,久痢不已, 气于下,里急后重,或致用力,则其气下坠,故令肛门脱出,是为下痢脱肛之病。治小儿腹中积冷,脱肛疼痛不入。鳖头丸方鳖头(炙焦) 皮(炙焦各一枚) 磁石( 醋淬七遍四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
...公元前770年),就有《岐伯灸经》一书。尽管此书早已亡佚,但证明岐伯时期已出现砭艾、热熨或艾灸。 二是在隋唐五代时期(即公元581年至公元960年),针灸疗效显著提高,尤其是灸法的普及使其受到人们重视。当时灸疗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且灸师...
...编选、输入:方舟子 「游历时期(开元二十四年至天宝四载,即公元712至745)」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写于开元二十四年(...
...现代急症剌灸法是在古代刺灸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结合了现代的某些成果。急症剌灸法既有一般针灸法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前者,普通生姜性温,适用于骤感寒邪所致的呕吐、腹泻等急症。 (2) 隔蒜灸:以新鲜蒜片(独蒜片更佳)代替姜片,操作与上法同...
...”均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之不足。(一)常用灸法1.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形状,称为艾炷(图10-75)。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柱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称直接灸(图10-...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