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各卷81,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中医词典其他:十三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旧唐书·经籍志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一卷,已佚。黄帝内经太素医经著作。又称太素,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善重加编次和注释,扩为三十卷,今已残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13.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隋志始著于录。然隋志虽名九卷,已注明“梁八卷”,是其书自梁以来早阙其一卷,故全元起注本仅八卷,已亡其,是为素问原书最初之本。至唐·王冰作注,不知所据何书,妄称得先师秘本,即惰所亡之,窜入本书,移易,纂为二十四卷,是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2-2.html

中医词典拼音Z: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素问·痹论。详湿痹条。浊者为卫生理学名词。水谷精微中浓浊部分化生为卫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浊浴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5.html

四时气灵枢十九_【黄帝内经】

...,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 饮食不下,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及胃脘,取三里。 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复者,视其目色...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00.html

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二、医经录要 (一)灵枢·经脉 (二)灵枢·本输 (三)灵枢·九针十二原 (四)灵枢·小针解 (五)灵枢·营气 (六)灵枢·营卫生会 (七)...

http://qihuangzhishu.com/716/index.htm

中医词典拼音Q:_中医词典n~o~p~q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灵枢·五变:“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㈣突起,显现。灵枢·五色:“明堂骨高以起。”素问·刺腰痛:“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⑸开始,起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结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5/192-4-7.html

校正内经太素杨注后序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隋志始著于录。然隋志虽名九卷,已注明“梁八卷”,是其书自梁以来早阙其一卷,故全元起注本仅八卷,已亡其,是为素问原书最初之本。至唐·王冰作注,不知所据何书,妄称得先师秘本,即惰所亡之,窜入本书,移易,纂为二十四卷,是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6/214.htm

营卫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营卫生会五味邪客卫气素问/痹论文)灵枢曰∶营行脉中,应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身行气一周,十分身之八,二十八宿,凡千八分。气行五十周而脉终,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

http://qihuangzhishu.com/729/97.htm

症反胃_医学从众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间作痛,多是瘀血,加归尾、桃仁、韭汁、童便,甚者加大黄微利之。千金五噎丸、五丸,亦可择用。按∶张石顽主于冲脉逆,诚千古灼见。亦从仲景大半夏汤悟出。然必谓润下之剂反益其邪,是因其涎沫之多,而狃于见症之陋习也。冲脉不治,取之阳明。故仲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congzhonglu/738-11-1.html

共找到594,8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