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昨天公布了2007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截至,本市今年上报的不良反应超过14000例,比去年的上报数高出了10%。抗生素类药品仍然占据药品不良反应排行榜首位。保证药物安全是一系统工程,药品生产者、经营者、...
...经营领域都比较薄弱,尤其是经营,来自药店的不良反应的报告特别少。我国尽管在药店中推行了执业药师制度,执业药师的教育和再教育也在不断强化,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很多药店也设立了不良反应的报告点,让人们产生药店也可以报告不良反应的意识。通过些措施,...
...今年上半年,厦门全市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病例536例,同比增长三分之一;3名死亡,4名患者出现后遗症,由中药、中成药引发的多达126例。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通报称,近年来厦门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每百万人口...
...,而且,生产企业和临床医生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认识上还存有误区,妨碍了国内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事实上,对上市后药品进行再评价,可以克服药品上市前研究存在试验病例数少、研究时间短等局限,能够继续发现药品迟发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另外,由于过敏反应是目前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处方中应尽量不使用含有易导致过敏的药物成分。 ▲重视质量标准研究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导致其注射剂的质量很难控制,因此国家规定中药注射剂必须用指纹图谱进行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要...
...推入,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黄连及黄连素引起致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特异性体质及高度过敏者较易产生不良反应,故对此类病史患者要注意,慎重给药。文献分析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多为黄连素注射剂,故在应用注射剂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有很大变化,无论在剂型、用药途径、给药方法上均与传统的中药水煎剂存在较大差别,而药品的提取工艺、剂型、用药途径、给药方法、制剂中的辅料、添加剂等因素均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相关。由于许多中药的剂型和用药途径发生改变,其理化性质、疗效乃至...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氧氟沙星为代表的抗生素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数占五成以上。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310份,约为全省每百万...
...本报记者 赵琳 近日,哈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根据近年来收到的515例ADR(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对涉及的药品生产企业及品种、药品不良反应症状、引起不良反应的91种抗菌药的用药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所...
...多方面的。用量不当:如流行病学监测是目前防控和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为此,1987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的10所医院开展试点。1989年成立了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到2002年全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