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阳太二论_《诀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列胃之动脉,而脾即在其中矣。)古人见肾为先天之本,故着之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见脾胃为后天之本,故着之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伤寒必太 以察肾气之盛衰,必冲阳以察胃气之有无。两既在,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7-9.html

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形态望诊微微甚胃、神、问诊屋漏五决五五色五色诊五色主病五邪脉息粗息微细虾游脉夏洪夏应中矩先别阴阳弦斜飞腥臭气嗅气味虚偃刀脉阳绝移指阴搏阳别阴绝鱼翔脉语望重浊乍疏乍数谵语长真脏真脏色诊尺肤诊法胸腹虚里指纹正色郑声...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izhen-2717.html

诊脉要领之胃神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时,者首先要熟知正常脉象,才能进一步辨别异常脉象。并且,在诊视疾病时,不仅要病因、病位、病机,而且还必须了解患者正气盛衰进退,以判断疾病预后。 健康人正常脉象,以及患者中正气反映,就是胃气、神气、气。这种切脉首先要审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9.html

分类、方法与注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分为:遍诊法、部诊法、寸口诊法。 分类 1.遍诊法: 头、手、足部,每一部各有天、人、地候,合为部九候。因为应用不便,后世不多用。 2.三部诊法: 即颈部以人迎,双上肢寸口和双足背趺阳,分候胃气与十二经之气。亦有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5.html

《丹医秘授古法》内容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由于成书在今本《黄帝内经》之后医学经典《难经》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何谓也”;又由于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著《脉经》中才开始见到将两手“寸口”[即位于手腕桡侧动脉。]分成寸?关?尺部,用以候...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3.htm

六变与尺相应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叶枯矣。色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则神且明矣。(此言色形肉,皆当详察。在色可望,在可按,其于形肉,则当验于尺之皮肤。盖以尺之皮肤,时必见,验于此而形肉之盛衰,概可知矣。夫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色之与之与形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10-17.html

学看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书 首先要说明,是初时学习,必须将书读熟,王叔和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直肠切诊便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史仁杰 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 传统中医切诊包括和触诊两个部分,诊所部位乃寸口,触诊所部位主要是肌肤、四肢、胸腹、肛周。对直肠触诊,中医古今文献均无记载。笔者体会到,直肠指诊所得资料可以为中医辨证治疗便秘提供依据,是对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058.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 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 取合 明清以来对病机研究进展(二) 明清以来对病机研究进展(一)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之末 如何认识和发展以病机 色诊与皮肤介绍 舌起源与发展(二) 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中医漫谈:破解你健康手纹_【中医宝典】

...学习有困难人,其掌纹有一种明显形态式样。如:手指上会有较多弓形或圆形纹,掌心也会出现更多不规则皱褶纹。 掌纹与生命长短——从前我们常听说:手掌上生命线与人寿命长短有关,有研究证明这也许不完全是迷信。不久前,英国波士顿皇家医院一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84.html

共找到1,088,1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