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病之诀,在知表、里、虚、实、逆、从六字。第欲临诊时知之明,必于读书时知之豫。夫仲景之辨表、里二字亟矣,而喜言统治者或不信,谓《灵》、《素》论症,概以六经脏腑为别,何尝有所谓表、里者?不知两经为针法设,不为药法设。针法在取穴,但审其何经、...
...,可心解矣。徒圆饰一代脉,毫无补于诊法。又诋王宗正《难经图注》肝肾从沉、心肺从浮,脾诊中州之非。多见其胸无真见,漫学人饶舌者也。虽然庭镜,直井蛙之窥,曷敢轻侮成言。切思古人之立法,未许人乖乱,原不禁人有所发明,故峭胆妄建议,读者辟易惊奇,而...
...和小儿指纹的望诊,是十分细致的,是其他医学所不及的。 2、脉诊中医发明最早,研究观察得很细,传播很广。阿维森纳在《医典》中就吸收了王叔和《脉诊》的内容。 3、注意胃气的存亡。这一思想贯穿在望、闻、问、切四诊之中。 4、整体观念。对于任何一个...
...辨口味知疾病 口腔异味辨疾病 什么是闻诊 闻呼吸辨病 闻咳嗽声辨病 闻诊包括哪些内容 闻诊辨病 闻诊的重要意义 嗅病气所包含的内容 月经病诊断中医如何闻诊 中医的四诊闻 中医闻诊包括哪些? 中医闻诊之闻 ...
...诊胃络之脉。虚音墟。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是五脏六腑所禀居处,故曰虚里。其脉出左乳下,常有动以应衣也。平按:“应衣”《甲乙》作“应手”。注“胃络之脉”,“脉”字原缺右方,左方有“月”字,当是“脉”字,袁刻作“法”。脉宗气盛喘数绝者,...
...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情况的检查方法。视诊观察的一般状况包括:性别、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与步态等。局部视诊应观察被检者的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及腹部外形,四肢、肌肉、脊柱及关节生长发育状况,视诊方法简单...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
...则将闻诊与其他三诊相提并论,以望、闻、问、切为序,确立了闻诊在四诊中的位置,强调了闻诊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四诊之一的闻诊,在当今中医界渐有被忽视的势头。 言扁鹊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
...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也。脉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人五色,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脉”字。脉...
...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察色之明,按脉之神,审问之工,为诊之要,故并请之。平按:《甲乙》无此一段及下“岐伯答曰”四字。“问其病”,“问”字原钞作“间”,谨依《灵枢》及本注作“问”。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