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熙宁十年)》苏轼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 此理之必然者也。 夫惟圣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已,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 其不胜也,必无意外之患。 后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九) 孔凡礼的《三苏年谱》考察《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确定苏轼现存诗2700多首,文4300多篇。 孔凡礼的《三苏年谱》在薛瑞生等人著作的基础上,考察《全宋词》、《全宋词补辑》,说明苏轼现存词320多首。 俞...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景祐三年十二月(按公元已是1037年初)生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年六十六。他生活在宋朝比较“承平”的一段时代里。在他生前五十八年,北宋...
...为虎脑。便请长安君合服,必验。 朝云者,死于惠久矣。别后学书,颇有楷法。亦学佛法,临去,诵《六如偈》以绝。葬之惠州栖禅寺,僧作亭覆之,榜曰六如亭。最荷夫人垂顾,故详及之。 与陈公密三首(之一) 途中喜见令子,得闻动止之详。继领专使手书,且审...
... 《栾城三集》 《栾城三集》第一卷(苏辙古诗七十首) 《栾城三集》第二卷(苏辙古诗七十一首) 《栾城三集》第三卷(苏辙古诗七十首) 《栾城三集》第四卷(苏辙古诗十二首) 《栾城三集》第五卷(苏辙古诗赋铭赞十首) 《栾城三集》第六卷(苏辙·...
...《策略一》苏轼 臣闻天下治乱,皆有常势。 是以天下虽乱,而圣人以为无难者,其应之有术也。 水旱盗贼,人民流离,是安之而已也。 乱臣割据,四分五裂,是伐之而已也。 权臣专制,擅作威福,是诛之而已也。 四夷交侵,边鄙不宁,是攘之而已也。 凡此...
...宽其万死,幸甚幸甚!谨对。 《拟进士对御试策(并引状问)》苏轼 右臣准宣命差赴集英殿编排举人试卷。 窃见陛下始革旧制,以策试多士,厌闻诗赋无益之语,将求山林朴直之论,圣听广大,中外欢喜。 而所试举人不能推原上意,皆以得失为虑,不敢指陈阙政,...
...程全父推官六首(之二) 阁下才气秀发,当为时用久矣。遐荒安可淹驻,想益辅以学以昌其诗乎?仆焚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郁,正赖此尔。有新作,递中示数首,乃珍惠也。山川风气能清佳否,孰与惠州比?此间海气郁蒸,不可言,...
...无由面见,临纸惘惘。 与孔毅父二首(之二) 到此得所赐书,即于递中上谢,岂不达耶?续蒙示谕《王景寻文集》,某犹及从其人游,当依所教。然近日士大夫以某不作铭志,故变文为集引耳。已屡辞之,今恐未可遽作也。不罪!不罪!前日得舍弟书报,志公婢偶伤火...
...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