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
...《仁宗实录》、《玉牒日历类篇》。 凡朝廷有大述作、大议论,未尝不与。 契丹、高丽皆知诵公文赋。 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及奉使契丹,虏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其后兄子百禄亦使虏,虏首问公安否。 有《文集》一百卷,《谏垣集》十卷,《内制集》...
...易知)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六十帙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宫寺译出翻经图) 右此经总四处十六会重单合译具列如左。 第一会王舍城鹫峰山说(四百卷) 右新译单本从第一卷至第四百。 第二(重会)王舍城鹫峰山说(七十八卷第四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大品放...
...编者读者,大家心照的。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夜,鲁迅记于上海闸北之且介亭。 【注解】 〔1〕本篇最初印入《现代作家书简》。 孔另境(1904—1972),浙江桐乡人。他所编的《当代文人尺牍钞》于一九三六年五月由生活书店出版,改题《现代作家...
...忌也。 势者,有所不攻,而敌人莫不惫也。 气者,有所不战,而敌人莫不慑也。 苟去此三者而角之于力,则中国固不敌矣。 尚何云乎!惟国家留意其大者而为之计,其小者臣未敢言焉。 ◎杂策五首) 《禹之所以通水之法》苏轼 自禹而下至于秦,千有馀年,...
...别录中支派别行经第三(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支派经者。谓大部之中抄出别行。大般若第二会之类是也。夫法门浩广罕究津涯。典籍纷纶靡穷边际。故有随宜化诱应物施缘。多于大部之中随时略用。披寻者莫知所出。玩习者将义不终。今统集多端会归当部。仍...
...文豹《吹剑录》 10.010.1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ISBN7-5325-0528-6。 《宋史·列传第九十七》(卷三百三十八):“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寘左右,读之终日...
...《栾城三集》第八卷(苏辙·杂说九首) 《易说三首》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何谓道,何谓性,请以子思之言明之。 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私试策问八首》苏轼 问:人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其国常至于不可救者,何也?所忧者,非其所以乱与亡,而其所以乱与亡者,常出于其所不忧也。 请借汉以言之。 昔者高帝之世,天下既平矣,当时之所忧者,韩、彭、英、卢而已。 此四王者,皆不能终...
...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