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赐州学书板状》苏轼 元祐四年八月某日,龙图阁学士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 右臣伏见本州学,见管生员二百余人,及入学参假之流,日益不已。 盖见朝廷尊用儒术,更定贡举条法,渐复祖宗之旧,人人慕义,学者日众。 若学粮不继,使至者无归,稍稍引去...
...文豹《吹剑录》 10.010.1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ISBN7-5325-0528-6。 《宋史·列传第九十七》(卷三百三十八):“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寘左右,读之终日...
...来海南,求文以记之,因以梦中语为记。 绍圣六年三月十五日,蜀人苏轼书。 《遗爱亭记(代巢元修)》苏轼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苏轼 史馆相公执事。 轼到郡二十余日矣。 民物椎鲁,过客稀少,真愚拙所宜久处也。 然灾伤之余,民既病矣。 自入境,见民以蒿蔓裹蝗虫而瘗之道左,累累相望者,二百余里,捕杀之数,闻于官者几三万斛。 然吏皆言蝗不为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
...无乃贵流霞。(流霞事见前第一诗注矣。)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吴武陵,公前有诗赠之矣。集又有《小丘记》云:李深源、元克己同游。深源、克己,李卿、元侍御也。时在元和四年九月。此诗有“朔云”、“穷秋”之语,意亦是时作矣。)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
...147志第一百仪卫五 卷148志第一百一仪卫六 卷149志第一百二舆服一 卷150志第一百三舆服二 卷151志第一百四舆服三 卷152志第一百五舆服四 卷153志第一百六舆服五 卷154志第一百七舆服六 卷155志第一百八选举一(科目上) ...
... 张师颜《金虏南迁录》一卷张棣《金亮讲和事迹》一卷洪遵《泉志》十五卷 张甲《浸铜要录》一卷 姚康《唐登科记》十五卷 马宇《段公别传》二卷张陟《唐年经略志》十卷 柳玭《柳氏序训》一卷 柳珵《柳氏家学》一卷 李跃《岚斋集》一卷 段公路《北户杂录...
...作者:迦叶摩腾 竺法兰同译 沙门守遂注 释玄奘译 林兆恩释 释道�译 牟融撰 《佛說四十二章經》,是從印度傳到中國的第一部重要經典著作。這是由天竺高僧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共同翻譯的。 當時「夜夢金人」的漢明帝,對這第一部新譯出的《佛說四十二章...
...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录》。以谓转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