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六十五评析

...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因为就老子的本意来讲,绝对不是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愚民之术的。有的学者是愿人与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阶级,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这样自可减少人间的许多龃龆纷争。”(张默生老子60页)也有学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7.html

老子·德经·五十七评析

...战国以后各封建时期的思想都迥然不同。这一观点本身不仅是消极落后,而且是反动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211页)这种分析虽有其道理,但我们感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再作分辨。老子重视“无为”,重视“质朴”,重视“勤俭”,反对工商的观点有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9.html

七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例。老子“制惑”“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斲与手韵。吕氏春秋贵可篇“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淮南林训略同。是“斲”之本音当与“斗”同,竹角切者,其转音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五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0.html

老子第二十二有了富贵,失去欢乐_道家_【文学360】

...,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还是得不到最好的方法,夜里睡觉也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两口子的欢笑声和歌唱声了!到了三天,这位富商告诉他的太太“你看!他们不说笑、不唱歌了吧!办法就是这么简单。” 穷人没有见过很多的钱,也没有经历过财富的日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0.html

老子第二十一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_道家_【文学360】

...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的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2.html

四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阳声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反者道之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6.html

老子第二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_道家_【文学360】

...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与否定形态。如珠走盘,无有方所。所谓的“道”,乃“至道”的定名,都是为了表达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2.html

五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全相协也。又“啬”,敦、遂本作“式”,“式”亦之部入声。陈屈宋古音义曰“服音逼,诗、易及秦、汉古辞无有不读逼者。”顾炎武唐韵正入声一屋“服”,古音蒲北反,引老子。旁证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善而可服!” 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老子·德经·五十九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的思想界是很独特的。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1.html

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与”。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之一)谓“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人而豫上树,亦非谓犬子豫在人前。”二均可通,王说为胜。此云若冬涉川者怯寒,若畏四邻者惧敌,犹兮与兮,迟回不进,盖因物而状其容如此。 俨若客, 严可均曰河上、王弼...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共找到709,7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