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书·攻守》苏洵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守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
...《衡论·议法》苏洵 古者以仁义行法律,后世以法律行仁义。夫三代之圣王,其教化之本出于学校,蔓延于天下,而形见于礼乐。下之民被其风化,循循翼翼,务为仁义以求避法律之所禁。故其法律虽不用,而其所禁亦不为不行于其间。下而至于汉、唐,其教化不足以...
...《史论·三子知圣人污论》苏洵 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吾为之说曰:污,下也。宰我、子贡、有若三子者,其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绝之境,而徒得其下者焉耳。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由百世之后,等百世...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所爱,刓破无四喁。 况余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
...于拙者便可格笔,不复措辞。 近有李豸者,阳翟人,虽狂气未除,而笔势澜翻,已有漂砂走石之势,尝识之否?子中殊少进,皆左右之赐也。 何时一笑?未间,惟万万自重。 《答范蜀公四首(之一)》苏轼 李成伯长官至,辱书,承起居佳胜,甚慰驰仰。 新居已成...
...《苏轼集》补遗·赋四首 《酒隐赋(并叙)》苏轼 .凤山之阳,有逸人焉,以酒自晦。 久之,士大夫知其名,谓之酒隐君,目其居曰酒隐堂,从而歌咏者不可胜纪。 隐者患其名之著也,于是投迹仕途,即以混世,官于合肥郡之舒城。 尝与游,因与作赋,归书其...
...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现在所能说的,如此而已。此复,即请编安! 十二月二十七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二卷第一期。《北斗》,文艺月刊,“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
...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山人昔与云俱出,俗驾今随水不回。 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山阴陈迹》苏轼 当年不识此清真,强把先生拟季伦。 等是人间一陈迹,聚蚊金谷本何人。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雪溪乘兴》苏轼 溪山雪月...
...《权书·项籍》苏洵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
...《衡论·兵制》苏洵 三代之时,举天下之民皆兵也。兵民之分,自秦、汉始。三代之时,闻有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闻有卒吏叫呼衡行者也。秦、汉以来,诸侯之患不减于三代,而御卒伍者乃如畜虎豹,圈槛一缺,咆勃四出。其故何也?三代之兵耕而食,蚕而衣,故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