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指法。如《重订诊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急速,故阳盛之证,脉来必数。六腑为阳,数亦为阳,是以主府。《难经·九难》曰∶“数者,府也。”又曰∶“数则为热。”《伤寒论》亦曰∶“数为在府。”此以迟数分阴阳,故即以配脏腑,亦不过言其大概耳。至若错综互见,在腑有迟,在脏有数,在表有迟,在里有数...
...之殃。伏在右关,寒凝水谷。右尺得伏,少火消亡。其主病多在沉阴之分,隐深之地,非轻浅之剂所能破其 垣也。诸证莫非气血结滞,惟右关、右尺责其无火。盖火性炎上,推筋至骨而形始见,积衰可知。更须以有力无力细为分辨,则伏中之虚实燎然矣。按《伤寒论》中...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死生。本律管以定脉,轩岐之微蕴,诚有未易窥测者。越人着《难经》,推明十变;叔和撰《脉经》,演成十卷,而脉始得灿明于世。迄五代高阳生《脉诀》出,士大夫多议之,由是才人杰士,咸驰骤于笔墨之间,各据其理,各抒其见,而真诀几几乎晦矣。齐 澄论脉,女子...
...《脉经》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故独主血虚耳。若夫肺脉见之,又主气怯者,肺与干天合德,不浮而沉,气分欲竭之兆也。血少则不足以济心主高拱之权,而动见章皇。肝为血海而主筋,虚则筋失...
...阴.谓浮而涩.是八里通乎七表也.一阴一阳.谓沉而滑.是七表通乎八里也.内经所载.仲景所论.多通众脉而言病.脉经二十四字.有散数.无短长.脉诀去散数.增长短.亦以足二十四字.脉经论.二十四字通为一处.亦无次序之定.盖脉随变而见.但宜以阳脉从阳...
...”这里的病字不应理解为疾病,而是指脉的这种弦的变化。《察病指南》说:“劲急如弦弓弦。”《诊家枢要》说:“按之不移,举之应手,端直如丝弦。”《脉诀刊误》说:“指下左右皆无,从前中后,直过挺然于指下,日弦。”《濒湖脉学》说:“弦脉端直以长,如...
...灭者。戴同父云∶“三部九候,候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伪诀五脏歌中,皆以四十五动准,乖于经旨。又云∶‘四十一止一藏绝,却后四年多命没。’荒疵尤甚。夫人岂有一藏既绝,尚活四年。叔和亦曰∶‘脉来四十动而一止者,一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
...小序 崔紫虚所着《四言脉诀》,由来尚矣。删补之者,为李月池氏,更名《四言举要》。予取两刻而损益之,或繁或简,期合于理而已,敢曰崔、李之功臣哉。脉为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脉为气乎?而气为卫,卫行脉外,则知非气矣。脉为血乎?而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