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应诏集》第十卷(苏辙·进策五道) 《民政下》苏辙 ○第一道 臣闻三代之时,无兵役之忧。 降及近世,有养兵之困,而无兴役之患。 至于今,而养兵兴役之事,皆不得其当,而可为之深忧。 盖古者兵出于农,而役出于民,有农则不忧无兵,而有民则不...
...于安吉;慨然揽辔,敢有志于澄清。 臣无任。 《谢兼侍读表二首(之一)》苏轼 伏奉制书,除臣守兵部尚书兼侍读者。 重地隆名,不择所付;清资厚禄,以养不才。 (中谢。) 伏念臣以草木之微,当天地之泽。 七典名郡,再入翰林;两除尚书,三忝侍读。 ...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十六日《北新》周刊第五十一、五十二期合刊,署名楮冠。 〔2〕 陆容(1436—1494) 字文量,号式斋,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菽园杂记》,笔记集,十五卷,本段引文见卷二。 〔3〕 《东南纪闻》 元人...
...草率。 《答上官长官二首(之二)》苏轼 诗篇多写洞庭君山景物,读之超然神驰于彼矣。 见教作诗,既才思拙陋,又多难畏人,不作一字者,已三年矣。 所居临大江,望武昌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其间,风雨云月,阴晴早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其仿佛耳。 ...
...起至第三卷末。 文亦不尽欠十余纸。均为四卷通前成五。其昙摩蜜多译者。时阙其本。 新括出重上录经八部三十卷。 菩萨地持经十卷(或八卷亦名菩萨戒经又名菩萨地经) 右一经。亦名菩萨地持论。今此录中编之为律。存其经名除其论录。周录中云。菩萨地持经阙本...
...赤目,未能上状,又适得乡信,堂兄承议(名不疑。) 丧亡,悲痛中,不能尽区区,恕之!恕之!都下有干,示及。 《与杨元素三首(之三)》苏轼 陈佥主簿,闻公已荐之,感戴之怀,如亲受赐也。 幸为始终成之。 此人实无他肠,可保信也。 不罪。 《与陈季常...
...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出内典录新编入藏) 上一集三十卷分为四帙(第一第二各八第三第四各七) 辩正论八卷一帙大唐终南山龙田寺释氏撰(出内典录新编入藏) 破邪论二卷(或一卷)大唐终南山龙田寺释氏撰(出内典录新编入藏) 甄正论三卷大唐天后代佛授记寺...
...) 大孔雀□王经三卷。 大唐三藏义净于东都内道场译(新编入录第八译) 右五经同本异译(新旧八译五存三阙前六文略后二稍广) 上十一经十四卷同帙。 陀罗尼集经十二卷。 大唐中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出大周录单重合译) 右出金刚大道场经大明□藏之少分...
...《栾城后集》第六卷(苏辙·孟子解二十四章) 〈予少作此解,后失其本,近得之,故录于此〉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 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是不然”。 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
...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元丰类稿 目录◎ 卷一·古诗三十六首◎ 卷二·古诗三十三首◎ 卷三·古诗三十九首◎ 卷四·古诗四十三首◎ 卷五·古诗四十首◎ 卷六·律诗七十一首◎ 卷七·律诗六十八首◎ 卷八·律诗八十首◎ 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