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伤 寒 杂 病 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本草纲目传播历程_本草纲目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本草纲目传播历程本草纲目编写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出版,为了解决本草纲目出版问题,70多岁的李时珍,从武昌跑到当时出版业中心南京,希望通过私商来解决。由于长年的辛苦劳累,李时珍终于病例在床,病中嘱咐他的孩子们,将来把本草纲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bencaogangmu-chuanbolicheng.html

明·赵继宗儒医精要的是是非非_【中医宝典】

...明·赵继宗儒医精要是一本医论性质的著作。书并不厚,但引起的争议却不小。问题出在赵继宗尖锐地批评了医圣张仲景及若干名医。这种“大逆不道”的举动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该书刊行后不久,就招致俞弁等学者的严厉指责。也可能是由于此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76.html

冬至的习俗_【二十四节气】

...汤圆在冬至节,中国北方有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汤圆、粉糍粑的习俗,传说在汉朝的医圣张仲景体念家乡乡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利用羊肉等祛寒的药材包在面皮中,作成耳朵的样子,给乡民们治病补身,这个药方的名字叫作“祛...

http://wenxue360.com/24jieqi/archives/376.html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诊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舌苔黄是属于体内有热。还有舌卷,为舌卷缩口内,不能外伸,认为是由于高热神昏。难经中也有一些舌诊记载。到了汉唐时代,张仲景创造了“舌苔”一词,并确立舌诊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以后诸病源候论中藏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也提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仲景全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丛书。①二十六卷本。汉·张仲景等撰述。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未。全书包括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成元己注解伤寒论十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共四种。②二十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12.htm

仲景全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丛书。①二十六卷本。汉·张仲景等撰述。明·赵开美校刻,初刊于16世纪未。全书包括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成元己注解伤寒论十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共四种。②二十卷本,刊于清·光绪年间。包括张卿子参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37.htm

未名丛刊乌合丛书广告-出自集外集拾遗_【鲁迅全集】

...不至于以为太受欺骗了。以上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间的话。〔2〕现在将这分为两部分了。未名丛刊专收译本;另外又分立了一种单印不阔气的作者的创作的,叫作乌合丛书。 〔1〕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六年七月未名社出版的台静农所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706.html

春季进补慎用黄芪_春季养生_【中医宝典】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缺点,所以,被尊为中医医圣张仲景在其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参(主要指党参)进行补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101.html

海上述林上卷序言-出自且介亭杂文附集_【鲁迅全集】

...协助,在此一并志谢。 一九三六年三月下旬,编者。 【注解】 〔1〕本篇最初印入海上述林上卷。 海上述林是瞿秋白的译文集,在瞿秋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由鲁迅搜集、编辑和出版,分上下两卷。上卷辨林版权页署一九三六年五月出版,收马克思...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584.html

共找到466,7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