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医圣称号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万一,其中多有可取,亦不出活人之书。李子建伤寒十劝是对伤寒论学习认识体会,圣人指张仲景。可见此时尊仲景为圣人之说已定,仅有大圣亚圣区别。 明清时,则众辞共赞仲景为医圣。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南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107.html

杨则民论脉_【中医宝典】

...中的字,读作AN,意思与大体相同。 杨则民氏为近代著名中医,理论造诣很高。拙著近代中西医论争史,曾有专节介绍。以下所引,是他对脉见解。杨氏所论或偶有不当处,但总体而言,笔者自觉不如杨氏认识精当。引文见杨氏遗著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内科发展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P.97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这在他对太阳病研究,尤为明显。他将四十七个方子分为七大类,每类均以主方命名治法,如桂枝汤法五十七证,方五个。后世用这种以方类证方法研究伤寒论者不乏其人,甚至基本继承了类方名称。孙氏进一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9.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积累,它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在黄帝内经难经,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树立正确认识_思考中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费米及许多科学家那里领略到现代物理一样。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中国文化1999年12月3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于新亚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讲座。在这个讲座,杨教授用了相当长篇幅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sikaozhongyi530/145-3-1.html

关于伤寒论所用人参思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园参、高丽参、西洋参,仲景并没有用过。 仲景在伤寒论序言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至晚在东汉,神农本草经已成书。神农本草经关于人参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56.html

诊断学原理_中医诊断学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判断出其病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重要方法。我国先秦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许多事物表里之间都存在着相应...

http://qihuangzhishu.com/92/4.htm

丁甘仁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参考各家注解,必须学习舒驰远着伤寒集注,其中关于六经定位,把六经主证及主治方法,提纲挈领,使后人得到概括认识,而且对临时少见症候并不全部罗列,以示不属于主要方面,遇到不切实际地方,不作牵强解释。例如:太阳篇内桃核承气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dingganren/467-2-1.html

秦汉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难经人。因此,研究者多认为:难经成书西汉末期至东汉之间。该书也带有这一时期某些文化印记。难经共3卷(一说5卷),是一部以问难形式解释古医药理论著作:关于难经书名含义。历代学者有着不同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以字...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9.html

关注宋本伤寒论俗字_【中医宝典】

...方法不同,于是造成了识别困难。研究俗字,是整理研究中医古籍一项重要任务。 俗字写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宋朝孙奕示儿编对俗字书写规律有概括,可参。 赵开美本伤寒论既不是讹字,也不是俗字,附论于此。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70.html

共找到1,103,2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