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疗体系形成于东汉时代_火疗文化_【中医宝典】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一书,对灸法的应用和禁忌证较之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为主,尽管针灸条文不多,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复出2条,全书实为7...

http://zhongyibaodian.com/huoliao/a13269.html

伤寒例_伤寒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生死,此须洞解也。阴阳大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3-4.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 辩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 辩脉...

http://www.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卷下·医学渊源_医学源流

...以方药为重,其于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及针灸术,往往不甚考求。而治病之法,从此一变。唐宋以后,相寻弥甚,至元之刘河间、张洁古等出,未尝不重内经之学,凡必先叙经文,而后采取诸家之说,继乃附以治法,似为得旨。然其人皆非通儒,不能深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94.html

敖氏伤寒金镜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名伤寒金镜录。全书将临床常见舌象绘成36种图谱,每图之下附文字说明,联系病证以伤寒为主,兼及内科及其他一些证候,对每种病理舌象,结合脉象阐述所主证候的病因病理,治法和预后判断,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为我国现存第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aoshishanghanjinjinglu5678/index.html

秦汉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辩证论治的思想出现于先秦。秦汉时期,经过无数医家的努力,特别是东汉张仲景伤寒中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辨,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相结合的体系,建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规范。确立了四诊、八纲、脏腑、经络、三因、八法等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出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0.html

张仲景伤寒论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桂枝汤必加凉药于其中,免致黄生斑出之患。若知此汤自与冬时即伤寒设,不与过时之温暑设,则无此矣。观其晚年悟道,着机气宜保命集,其中羌活汤辛凉之药,以治非时伤寒,其妙如神,足可补仲景之遗亡,何其高哉!夫内经伤寒即为热病而无寒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7-1.html

金匮要略方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三卷。 北宋.王洙录传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林亿取金匮玉函要略方和有关的附方, 编为金匮要略方论。 内容包括内科、妇科、急救、饮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yaolvfanglun/index.html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共找到577,3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