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 清代前中期基础医学理论进步 一、解剖学大脑新知识 二、诊断学 三、医学史著述资料 清代前中期药物学与方剂学进展 一、药物学 二、方剂学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出现 清代前中期临证医学成就 一、内科杂...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index.htm

东医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东医即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称谓。 【东医】 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医学已互相交流,公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医学巨着名为东医宝鉴,韩国设有专门研究机构:东医研究所。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65.html

中医药学来源理论形成及其特色溯源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形、态,同时包括人思维活动。同时,人们还认识到人机体是由气血来决定少、壮、衰老。这些医学概念为后世医学理论形成打下了基础。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出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2.html

藏府标本药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金·张元素撰。一卷。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药物作了比较系统归纳。如肺病实证用泻法,肺病虚证用补法,泻法、补法又分各种情况,各选用适当药物...

http://qihuangzhishu.com/167/40.htm

藏府标本药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书名。金·张元素撰。一卷。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药物作了比较系统归纳。如肺病实证用泻法,肺病虚证用补法,泻法、补法又分各种情况,各选用适当药物...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91.htm

汉医_医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汉医即日本人对中医称谓。 【汉医】 日本人对中医称谓。或称“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着作比较丰富。现在日本还有不少研究汉医学术团体,如全日本汉方医师联盟等。还出版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0.html

数字与中医概念化演_【中医宝典】

...相应也”全息模拟中,大自然界以数字造人,以数字造物,并使中医概念形成与演进无不充满着数字含义。本文以最完整自然数基元0、1、2、3、4、5透视相关中医概念化演与内涵。1  自然数字内涵1. 1  关于数字0数字0是宇宙第一个自然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21.html

程国彭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心得于雍正十年(1732年)间,整理撰写成医学心悟五卷,作为门人学习教材之用。医学心悟对养生、诊断、治法、伤寒、杂症、妇产各科靡不备述,提纲要领深入浅出,更为难能可贵是,程国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中医治疗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gguopeng/index.html

秦伯未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一、 强调研习内经重要性。 秦氏一生十分重视研究内经,仅从这方面即撰写专着五种,他曾反复强调“研究祖国医学,先要学习内经,然后可以顺流而下地贯彻到其他医学,不如此,便象失去了钥匙,无法打开中医宝库大门”。秦氏研究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nbowei/503-2-1.html

虚里实证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按以上诸证,均系汗吐下后,气已虚,而内证或痞硬,或满痛,或下利,或噫气,或呕吐,仍属实邪在里,故以虚里实证统之。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浓朴(四钱) 生姜(四钱) 半夏(一钱...

http://qihuangzhishu.com/648/31.htm

共找到1,169,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