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四时调养神志而未病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圣人之道。 ——语出朱丹溪《丹溪心法》 释文:认为顺四时、调养神志,这样未病是保全身体、延长寿命圣人之道,所以朱丹溪主张要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蕃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未病者如此。与鸡...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33.html

应重视亚健康中医药市场拓展_【中医宝典】

...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属于医学范畴,但从整体看,它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等密不可分。 中医立足于天人相应未病等理论基础之上,《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之,譬犹渴而穿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08.html

未病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服药,以防突然中风。麢掌握疾病发展趋向。疾病在五脏某一脏,从其趋向来看,可能会影响到另一脏,例如肝气郁结证,防止肝病传脾,可用健脾治法,但须与肝药同用。参阅培土抑木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350.html

中医男科研究现状与展望_【中医宝典】

...当今社会环境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结合实现对传统超越。从阳痿从论治,到从论治,再到调和气血,充润宗筋就体现着鲜明时代特征和开放性。 当前应尽快将循证医学引入中医男科研究中,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988.html

重新审视中医基础学科群近代模式_【中医宝典】

...促进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内经》、《中药学》、《方剂学》学科课程,形成了中医基础奠基于《内经》学术体系封闭框架;中医临床课程则与当时中医医疗分科相对应。以后在历次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设置基本上无多大变化,惟在1962年以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55.html

文心雕龙·辨骚继承与创新 ——《文心雕龙》枢纽之一

...一个理念,也是自古至今一切文章写作必须遵循原则。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勰在文之枢纽部分提出这一原则统摄着后面诸部分。论文叙笔所谈论每一种文体产生、发展、演变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剖情析彩所谈论每一种创作手法也...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963.html

中医发展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伤寒学派。 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提高有很大贡献,并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大有启迪。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9.html

中医药最接近寻常百姓——中医药科普创作之我见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现代医学发展。纵观现代医学新模式内容,再回过头来看已存在数千年中医学理论,更觉得中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医学模式内容,实际上在古代中医学中早已有所体现,如中医学理论所阐述天人合一整体观、六淫七情时病论子午流注针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6.html

中医护理源流与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正护原则,和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反护原则,而且还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医籍护理精华,结合实践确立了临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05.html

王文远教授在广西传授平衡针灸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摸索,使王文远教授找到了一个可肩周炎穴位——位于腓浅神经上肩痛穴,距足三里仅有1寸。只要扎上它,可在足面、足趾出现爆发性触电式针感,直传大踇指指与二踇指之间,其针感强度远远超过传统穴位足三里穴十倍以上。 更让人瞠目结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5.html

共找到1,092,8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