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在中医文献中,月经每三个月来一次者,称为“居经”,每一年来一次者,称为“避年”。有人认为,此乃禀赋不齐,不属病态。但历代医家对此看法不尽相同。笔者临床发现不孕症患者多有月经失调,且居经、避年者为多数,故认为...
...绍派伤寒”的确立,首先要推崇的医家应是俞根初。俞根初,名肇源,因其排行第三,故人们称之曰“俞三先生”。系山阴(今绍兴)人,清代乾隆——嘉庆间著名医家(生于公元1734年,卒于公元1799年,享年66岁),其先世祖俞日新公,早在明朝洪武间即有医...
...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古文字通假字典》中收录与“者”相通的有:“都”、“褚”、“覩”、“堵”、“诸”,还与“书”通。以上两辞书没有收录“者”通“痔”例,可见二者相通例于传世和出土文献无证。 “脉者”一词中“脉”字当依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
...、曹家达,又学文于章炳麟。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凡遇贫病者,虽深夜不辞。临证重辨证,以重剂起危疾。疾擅用虫类药物。团结中西医,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着《药物学》、《章次公医案》、《中西医学名词对照》等。...
...不开者,病热转加也……”(《素问玄机原病式》) 《吴鞠通医案》卷二有一案:“鞠通自医,丁巳六月十三日,时年四十岁。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剂而愈。”《伤寒论》原方中...
...1912年,当时的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通过并随后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该《法令》前后颁布两次都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而是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滋胃阴以防肝火侵犯案:“江,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拥护,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酸枣仁汤去川芎加人参。”再如:“许,十九,善嗔食减无味,大便溏泻,三年久病,内伤何凝,但清内热,润肺理嗽,...
...近现代医学家。原名钟秀,号锄云。河北滦县人。早年攻读文史,25岁时因病而发愤学医。行医于冀北、鲁西一带,曾组织“锄云医社”,疗疾执教。1949年后,历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及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
...)是很不够的。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就有人数次提出废除中医的主张。事实证明,存与废并不听由某人或某一行政命令所能左右的,而是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为存废的依据的。然而,废的主张现在又被重提也不足为怪...
...永久之生存性”,“小说固非小道也”,以至当时文坛雅称恽铁樵为“大说”。 其实恽铁樵乃古文经学之传人,又治子学,对古文最为卫道,以余事治小说,视小说如古文。铁樵少孤贫,刻苦自励,奋志读书,年二十卓然自立,后入上海南洋公学攻读英文,每月会考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