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自叙 上卷 原病 温疫初起 传变不常 急证急攻 表里分传 热邪散漫 内壅不汗 下后脉浮...
...《活人书》云∶伤寒,论家方论不一,独伊芳尹、仲景之书,犹六经也,其余诸子百家,时有一得,要之不可为法。况有好凉药者,附子、硫黄,笑而不喜用,虽隆冬,使人服三黄丸之类,又有好热药者,如大黄、芒硝,则畏而不敢用,虽盛暑,劝人灸病,服金液之类。...
...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病者手足厥冷,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
...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伤寒为病之总名。五者乃病之分证。仲景《伤寒》论其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后乃一一分别治之。有所谓中风者,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是也;有所谓伤寒者,太阳病,或已发热...
...此者乎。兼仲景除《伤寒》之外,亦无杂病之论,是已备于仲景书也,故守真首论《伤寒》之差谬。故一切内外所伤,俱有受汗之病,名曰热病,通谓之伤寒。今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随四时天气、所感轻重,及主疗消息不等,合而言之,则一也。冬伏寒邪,藏于...
...拘急者,烧散主之。烧散上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 裆,烧灰用之。《活人》鼠粪汤疗伤寒病后男子阴易。韭白根(一把) 鼠粪(一十四枚)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再煎三沸,温温尽...
...此大黄黄连黄芩汤证也。 少阴寒证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伤寒之脉,不应有汗,今反汗出,此乃阳亡于外,里阴内盛,病不在太阳而属少阴,虚阳在上,郁于咽喉则咽痛,阴寒内盛则吐利。治当...
...里间张太医家一妇.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彼云家有自合者.予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治以桂枝汤.一啜而解.论曰.仲景论用桂枝者.盖取桂枝轻薄者耳.非肉桂之肉浓也.盖肉桂...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进入《伤寒杂病论》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这些问题前,应该首先弄清楚这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论题,通过书名来解决。“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1、伤寒的涵义伤寒,是我们讨论的这部书的...
...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