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之。伤寒阳明病,腑燥便结,多服地黄浓汁,滋胃滑肠,胜用承气。鲜者尤捷,故百合地黄汤以之泻脏腑瘀浊,其力几同大黄。温疫、疹病之家,营郁内热,大用生地,壮其里阴,继以表药发之,使血热外达,皮肤斑生,亦为要物。血热不得透泄,以致经络郁热,而生痂...
...地黄(图)生者甘寒入肾.凉血补阴.熟则温浓培元.填精益髓.细生地.柔细和营.在外证可以养阴不腻.鲜生地.新鲜散血.虽壮水实则清胃偏长.(地黄出怀庆者佳.今河南河内等处皆种之.其根长四五寸.外赤内黄.得土之正气.状如胡萝卜之形.晒之则干而黑...
...治热方。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一用竹叶) 姜汁 白蜜 麦冬汁 鲜骨皮(各二升) 石膏(八两)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汁三升,去滓,下竹沥、地黄、麦冬汁,微火煎四五沸,下...
...地黄 本邦处处出焉。其出和州者最多,而与出汉土者无异也,充实为佳。藏器曰∶《本经》不言生干蒸干。《别录》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是也;李时珍曰∶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今本邦药铺,以干地黄为生地黄,非也。干者...
...来说,它有点类似炮姜的功效。3.艾叶捣制成绒,为针灸常用的料品。用以烧针,则热气内注,具有温熙气血的作用。【方剂举例】胶艾汤《金匮要略》艾叶、阿胶、川芎、当归、芍药、地黄、甘草。治妇女冲任虚损,崩中漏下等症。...
...地黄(《本经》上品)【释名】(音户)、芑大明曰︰生者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时珍曰︰《尔雅》云︰,地黄。郭璞云︰江东呼为。罗愿云︰以沉下者为贵,故字从下。【集解】《别录》曰...
...用新鲜的植物、动物入药,是为鲜药。在我国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鲜药的应用始终贯穿其中。据调查,在2000多种常用中草药中,有近1/3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尽管鲜药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使用经验,但在20世纪中期,鲜药一度...
...。10.地黄粥鲜地黄30g、粳米50g。将鲜地黄切片,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用汁煮米做粥,可作早餐食用。本品有凉血养肝的功效,对肝阴虚损型的肝癌患者适用。11.贞杞猪肝女贞子30g、枸杞子30g、猪肝250g、调料适量。将女贞子、枸杞子用...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子,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功效。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桑叶在古书籍中又称神仙叶,世界最早的药书《人参属于热补,而桑叶属于清补,老幼均可使用,四季皆宜。 ...
...果实,蒸熟,晒干。叶鲜用,随用随采。 【生长环境】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各省。多生于山野疏林中或栽培于宅园中或于道路两旁作行道路。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凉。补养肝肾,清热明目。 【验方精选】第一方:女贞子、墨旱莲、桃金娘根各等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