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中医具有辨证方法的辨证论治的精诣。古代脉诊原则上与临床理论等都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它们是一个系列。《内经》众多的经文中都能证实这一点,尤其是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脉含明阳。”这是总的认识与要求,阴阳是中医理论和方法的核心,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0.html

中医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认识_【中医宝典】

...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199.html

中医研究应该调整思路_【中医宝典】

...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比如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在《卫气失常》篇就曾经对肥胖病进行过专篇论述,分为“肥人”“膏人”“肉人”三种,内容看,应该是首创了脂肪分布来对肥胖病分类的典范,论述很有科学性,并明确阐述了各型肥胖的并发症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17.html

认识中医学派_【中医宝典】

...程度的传承困难。重视流派即重视中医特色,重视流派即重视中医传承。中医药最高级别明确和规范中医学术流派的地位作用,是发展中医学术的当务之急。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61.html

哲学使中医药富有特色——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张宗明教授_【中医宝典】

...层次的认识。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的“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中医药专家来共同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并结集出版了《哲眼看中医》一书,非常值得一读。近几年来出版和热销的《思考中医中医存亡论》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2.html

进补前先认识中药药性_【中医宝典】

...中药的方剂其实没有定方,配伍的药物依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等加减来因人因时制宜,证明了中药和中医在开始的时候就已是非常科学的。 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476.html

五行配五脏 平衡关乎健康 十谈养生⑤_【中医宝典】

...□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有些人不相信中医,主要理由之一就是不相信中医的基础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我认为,我们不妨更宏观的意义上来理解古人创造五行学说的用意:天人合一学说是强调自然界的整体观念,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强调一对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65.html

治疗肿瘤:西药也应分寒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出现胸水多为阳虚淋巴结转移多见痰湿,故腺癌多寒湿。 二是根据药物的副反应来认识药物的寒热燥湿。一般人们只注意药物的副反应,不会对其副反应进行中医辨证,如能通过对副反应的中医辨证将大大提高医生对药物的全面认识,而且更容易发现药物的寒热燥湿,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793.html

关于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_【中医宝典】

...关键词:古医籍 临床中医学 交融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与现代中医临床的交融问题。交融的含义交融的六个方面现状和对中医临床文献学的概念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阐发。 话题缘由 这个话题是余瀛鳌先生在上海文献会上的发言,提出编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65.html

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_呼吸肺炎_【中医宝典】

...本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具有明显的中医温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学的角度看,患者大都具有中医“风”“热”“湿”的症候群。“风”表现为绝大多数患者起病急,初I期即有发热怕冷头痛等外感风邪的症状,瘉情变化发展迅速;“热”表现为患者通常起病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6623.html

共找到729,5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