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贲;脾之积,名曰痞气。及一切按之应手者曰 ;假物成形者曰瘕;见于肌肉间者曰 ;结于隐癖者曰癖。经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故牢脉咸主之。若夫失血亡精之人,则内虚而当得革脉,乃为正象;若反得牢脉,是脉与证反,可以卜短期矣。按沈氏...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自叙 凡例 卷一 多读书论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提纲论 因形气以定诊论 运气论 太素脉论 审象论 脉有亢制论 冲阳太二脉论 脉有不可言传论 脉无根有两说论 调息已定然后诊脉论 问情论 卷二 卷三 浮脉(阳...
...无不敛手而听。他若十洲洞冥、杜阳诺皋之书,又于见闻之表,自辟天地,乃今何以遂悬绝也,是盖必有所进矣。”暇日先生偶出其诗文若干卷,外父字字称赏,既为序而藏之。最后得其《汇辨》稿十卷,而愈见仁人用心之勤也,盖自高阳之伪诀兴,中材之士,不知有叔和...
...血虚家之空脉矣。时珍亦祖述其言,岂曾未精思耶!伪诀又云∶“芤主淋沥,气入小肠。”与失血之候,有何干涉。即叔和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然暴失血者脉多芤,而谓卒病得之死可乎?其言亦不能无疵也。至刘肖斋所引诸家论芤脉者,多出附会,...
...病见阴脉者死,邪自表达里,正气亏陷,如谵语脉沉是也。《活人书》谓杂病与伤寒脉不同,其实同也,况伤寒中亦有杂病,杂病中亦有伤寒。伤寒杂病脉之阴阳一而已矣。自《百证歌》举其概,丹溪发其微,然后知脉当从仲景与叔和《脉经》,不当泥高阳生之《脉诀》也...
...非峻补,难可回春。而伪诀所云∶“漩之败血小肠虚。”何以置之微脉乎?若不兼他象,虽微而来去未乱,犹可图存于百一。卒病得之,犹或可生者,谓邪气不至深重也。长病得之,多不可救者,正气将次绝灭,草木之味难借以支持耳。在伤寒证惟少阴有微脉,他经则无。...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脉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脉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著。在此...
...何所取义乎!高阳生伪诀未察诸家之说,而妄云“寥寥入尺来”,不知于紧之义何居乎!盖紧之挺急而劲,与弦相类;但比之于弦,更有加于挺劲之异,及转如绳线之状也。中恶、祟乘之脉而得浮紧,谓邪方炽而脉无根也。咳嗽、虚损之脉而得沉紧,谓正已虚而邪已痼也。...
...浮沉,辨之以尺寸,始无误耳。故善于读书,则如伪诀“胃家有寒”诸说,亦可通之于经;不善读书,《内经》“阴气有余”一语,适足以成刻舟求剑之弊。脉岂易言也哉!...
...雷真君曰∶脉诀,《内经》已畅言矣,王叔和又发明之,予又何言。虽然尚有未备者,不可不一论之。脉诀,大约言愈多则旨益晦,吾独尚简要以切脉,不必纷纷于七表八里也。切脉之最要者在浮沉,其次则迟数,又其次则大小,又其次则虚实,又其次则涩滑而已。知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